高校德育工作者师德立意的特殊性及其建构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yzkmyzkm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一项极其重要又十分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高校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极好的发展机遇,尤其对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越来越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重构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规范体系,从多方面切实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由之路。
  
  高校德育工作者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按照大德育的观念,高校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德育工作者。在此,我们仅把高校德育工作者界定为高校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特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政工干部、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兼做德育工作的业务课教师和党政干部。他们是整个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德育过程中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德育工作者是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制定者和实施者
  高校德育工作者依据党和政府对德育工作的政策和总体意见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实际工作的经验,是德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制定者,并且不断地吸取工作中的新鲜经验使德育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和有效。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对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理解和把握的程度、贯彻执行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德育的直接效果。
  (二)高校德育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要承担者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灵魂和核心。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遇到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减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科学性和主动性,教学实效性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德育工作者应牢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锐利武器,充分认识它们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
  (三)高校德育工作者是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主要领导者
  德育工作者通过对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可以推动校风、学风建设,为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氛围。首先,高校基层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团员有党团的组织纪律作保证,思想觉悟高,对学生的思想最了解,反映情况及时准确,做工作容易让学生信服,从而能维护大局稳定;其次,大学生党、团员和学生组织的成员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带头人。学生之间的教、帮、带是形成高校德育工作强大合力、营造紧张活泼学校氛围的重要力量。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点
  
  高校德育工作者良好的师德修养是德育取得实效的必要条件。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是德育工作本身提出的要求,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是新形势下高校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提出的要求
  从新形势下的现代教育来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已由过去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面向新时期的综合素质教育,其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创新人才。相应地,德育工作的培养要求也由过去的政治挂帅转向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任务给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已势在必行。
  (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是由其职业特点决定的
  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工程师,与学校从事其他教学和其他工作的教师、干部相比,有着更为突出的师德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作为教师的一员,也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是青年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品德的塑造者,是造就和培育创新人才的人才,他们对于提高青年学生乃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负有特殊的责任。
  (三)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是学校德育实践提出的重要课题
  师德师风问题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德育队伍基本没有受过有关德育工作的专业培训,仅凭个人知识和经验开展工作;二是部分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缺乏德育意识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出现信仰倒退的现象;三是少数德育教师经受不起考验,违法乱纪,争名夺利,缺乏诚信,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形象,降低了德育工作者在学生中的威信。
  (四)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是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所决定的
  受知识经济、教育体制、市场经济、网络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新世纪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头脑敏感,富有激情,且具有超前意识、经济意识、竞争意识,他们有自己的志趣、爱好和观点,但其思维角度和行为方式带有自我意识突出、自主性强、逆反心理突出、社会责任感情绪化、遇事缺乏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等色彩,因此,给他们做导向工作难度较大,困难较多。德育工作者若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这些特征,因势利导,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效。
  
  高校德育工作者师德修养的建构
  
  在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师德是一个其他素质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对于高校德育工作者而言,加强师德修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注重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
  一是培养自己的工作兴趣。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工作兴趣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当德育工作者的兴趣、爱好、专长与学生产生共鸣时,德育工作效益才能提高。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培养对德育工作的巨大热情和兴趣,想方设法改进工作方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争取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是坚持学习,勇于创新。坚持学习,勇于创新是德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德育工作者从事的是塑造教育对象灵魂的高级劳动,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识别各种社会思潮,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等等,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与之相应的广博的知识储备。
  三是加强自己的个性修养。德育工作者要养成良好的政治品德,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富裕而奋斗不息的理想和信念;要养成良好的现代伦理道德,诚实、守信、公正、人道、宽宏大度、谦让容忍;要有自我牺牲精神,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其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是注重发挥优良人格的示范作用。德育工作不但是说服人、教育人的工作,更是身体力行地示范、引导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身教重于言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应当成为德育工作者做人的准则。
  五是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不同人有着千差万别的情感类型和脾气性格。因此,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对症下药,具体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德育工作者还要善于遵循客观规律,把握师生员工的思想脉搏,把德育工作做到前面,防患于未然。
  (二)高校应重视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的提升
  尽管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有赖于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仅靠德育工作者本人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高等学校创设良好的师德环境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一是要重视德育工作者的再教育。高校应统一组织对德育工作者进行岗前、定期等形式的培训,以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增强高校德育工作者之间的横向交流。如要求每个德育工作者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伦理学、市场经济学等课程的考试,合格者方可从事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者工作期间,高校应组织每年至少一次的定期培训,邀请校内外、国内外知名学者开设有关社会发展动态、国内国际教育新成果的专题讲座,开拓他们的视野,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把握时代脉搏的能力和整体素质,促使其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二是建立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高校在选拔、培养、使用德育工作者的过程中应逐渐形成一支专业化的德育工作队伍。要达到“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高校德育队伍”的标准,就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评估制度和激励政策,使德育工作者真正将德育工作看作一门学问、一种职业,促使德育工作者不断深入研究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使之达到科学化和专业化。
  三是建立完善高校德育工作者师德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高校要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考核德育工作者师德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其进行自身素质、德育实效等方面的全方位的评估,这是德育管理体制运作的必备条件。师德评估机制可以作为德育工作指标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教师的奖惩、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相结合,严格遵循德育基本规律,并结合各校实际,既要坚持按照德育培养规格拟定标准,也要考虑其实际操作性;还要建立与评估标准相适应的奖惩制度,把职业道德修养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奖优罚劣,充分利用激励机制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是创设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提高师德修养的环境。高校要努力提供一个适宜于德育工作者自身发展的、具有促进其进取机制的环境,以促进德育工作者自身师德修养的提高。要治理整顿校园秩序,改善不合理的工作环境;建立德育工作者培养选拔机制,努力培养一批德育工作的专家,大胆提拔、任用有才干的德育工作者;应予以保证德育工作者必需的基本建设、表彰奖励活动、大型教育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等所需的经费;切实解决德育工作者生活上的困难以及其他实际问题。德育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必然增强向心力,进而增强工作合力,促使德育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安心德育工作。
其他文献
学校课程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受到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并发挥其社会功能作用。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从宏观层面,社会因素在教育决策中和教育研究中的参与性与渗透力是人们有目共睹的。社会学成为课程研究的基础学科已在所有课程研究者中达成共识。正如布鲁纳所说:不顾教育过程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来论述教育理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浅薄,势必在社会上和教室里
期刊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课堂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看似平常却并不平常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众多的教学规律。教与学、讲与练、主导与主体、学知识与学做人、学知识与提高能力、全面要求与因材施教等,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出,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在课堂教学中运行。它以何种形式组合,以何种形式优化,将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认识课堂教学规律和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事关学校能否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期刊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学教学效果的关键    作为最能体现教师教育特色的教育学,是教师职前培养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但是多年来,教育学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学质量不高,未能发挥在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学教师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既有学生对教育学的学科态度不正确、教材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也有教师素质不理想的因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观摩教学,反复比
期刊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因此,辅导员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适应大学生群体出现的新情况,肩负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职责:  1.建设民主法治的校园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略,既具有价值观意义,又具有方法论意义。对于高校和辅导
期刊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我们发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大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日显突出。学生不得不把学习的主要目标定位于努力学好专业技能和实用技能上;学校面对毕业生就业等急迫重大的现实问题,在具体的教育过程及环节中也更多地考虑市场因素。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变得越来越突出,教育的整体功能被严重割裂,各种为经济功能服务的实用技能教育占
期刊
终身教职制度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发展    大学教师聘任制最早源于中世纪大学作为特权形式的教师任用制度,有三个发展阶段:学者行会主义时期、雇员时期和职业化时期。终身教职制度在三个阶段的形式分别是:特权形式的终身聘任制、任期制形式的终身聘任制和法律形式的终身聘任制。第一个阶段的发展主要是在欧洲,暂且不论。  美国最早对终身教职的尝试始于哈佛学院,目的是调整学院与教师的权利义务关系。1716年其董事会
期刊
纵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发展历程,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有人粗略统计,当今存在的心理疗法总共达250多种[1],但咨询者所遵循的理论模式却相对集中;其中,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和以人为中心疗法在这些理论模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三大咨询流派作一个清晰透彻的了解对于指导我们的心理咨询实践是必不可少的。而三大咨询流派各自的特点又可归结为其人性观的不同;人性观在心理咨询流派的形成中具有核心意义,它影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高校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高等教育在质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发展,高等教育招生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由国家统一招生,而是采取教育成本分担,奉行“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因此,各学校,尤其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为了提高学校学费收入,招收了一些分数低、综合素质差的学生。但由于多交了学费,学生、家长不会因为个人素质的降低,而降低获得高质量教育的期望值。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为提
期刊
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因此,双语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结果。计算机专业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大量信息资料以英文为主等特点,为了能紧跟世界计算机新技术发展的步伐,更好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计算机专业成为了双语教学实施的重点。    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
期刊
青年教师是教育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知识结构合理,处于专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教师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青年时期的发展。如果能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与合理激励,使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得以保持,使其水平的提高与经验的积累长期处于上升状态,将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长效作用。  然而,目前青年教师的水平提高和工作成效,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中,不易得到肯定和激励。职称评定的教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