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诗相关论文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的代表作品,但对高中学生而言,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很难感受到郭沫若“女神体”自由体诗的艺术性。......
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明显地存在着两个shi的世界,即平声的诗shi与上声的史shi。对五万首《全唐诗》所象征的诗歌的爱好,对庞大的......
【摘要】 中国古代是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骚”开始,诗便按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这两条路径流传至今,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历朝历......
1948年,对胡适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春天,他被蒋介石提议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在众多......
《雨巷》的古典 谈及白话诗,我们常常会提到它的“第一首”,即胡适先生的《兩只蝴蝶》: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地方路径”的提出基于对现代文明“中心意识”和传统“地域文学”的反思,需要对文本背后“地”与“人”的互动关......
新诗观在胡适学术主张中的地位 胡适(1891-1962)一生治学涉猎广泛,但在“初入江湖”前十年所最倾重的,恐怕还是文学。1921年,......
陈平原先生在《关于(章太炎的白话文)》中说:“新诗该往何处去,是可以、也应该认真讨论的,这与在思想文化层面上支持或反对白话文运动......
1922年春夏之交,梁实秋与周作人就诗歌创作的理念问题发生了一场争辩,争辩的核心其实就是“真”与“美”的问题。梁实秋的观点是“美......
本文以比较文学理论和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对诗歌翻译中的三个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1)中国古典诗歌对日本俳句的影响。中国诗的输入......
该文分四个部分分别论述了林庚白的生平、文学思想、旧体诗词创作以及新诗的创作与主张.第一,该文生平介绍部分主要以林庚白身处的......
初期白话诗作为中国新诗的发端,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对传统诗歌的反叛和对外国诗歌的借鉴等方面,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
A:是的,那确是让人激动的时代!我认为上个世纪,中国诗史上出现过两个高峰:一个是五四之后的白话诗运动,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的先锋诗歌运......
一九一六年,胡适写出了他的第一首白话新诗《蝴蝶》(初名《朋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白话诗,四年后他的《尝试集》出版,新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传统诗歌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中国文化经历了极大的变化,西学盛行的影响下白话......
论文以整个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从文学与时代精神及其自身内部嬗递的矛盾张力中探讨新诗在白话诗、自由诗、现代汉诗三种......
胡适从1915年开始就酝酿文学改革,1917年的发表,提倡文学革命,对20世纪中国文学影响深远.他不仅在理论上倡导文学革命与白话文运动......
一 在1918年《狂人日记》发表后不久,鲁迅就在答友人的信中说:“《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
白话文运动开始后,如林纾这样对之公开发表反对意见,在老辈文人中并不具有典型性。严复、章太炎、陈三立、郑孝胥等人除了在书信、日......
俞平伯作为北大学子,深受胡适影响,并与其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在胡适的引领下,俞平伯不仅走上了文学革命的道路,而且在“红学”......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代表.在人们的印象中,诗歌应该是典雅的文言写成.其实,唐代还有一种白话诗,只因流传不广,少为人知.rn唐......
诗界革命与现代新诗在语言追求上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同属于晚清语言变革运动的同一谱系,采用进化论及域外语言变迁史作为镜鉴,并且......
胡适学识渊博,一生中著作甚丰。仅白话诗就写了千余首,其中有一些诗,胡适称之为“应酬诗”,是应别人的要求即兴而作的,诗句平自如话,并不......
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背景都会孕育出不同的诗歌,并且在诗歌创新时,往往依赖的也是过去的基础.然而随着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不断增......
1906年,曹葆华诞生于四川乐山县城(今乐山市中区),从小聪明好学,悟性极高.1926年,从四川省立乐山中学(今乐山一中)考上北京清华大......
晚清谭嗣同、夏曾佑、梁启超、黄遵宪等资产阶级改良派所倡导的"诗界革命"直接诱发了新诗的诞生,但新诗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诗界革......
胡适的《尝试集》中有一些旧体诗或变体旧诗,从语言、体式和思想上看,它们有了变化和革新,应属于新文学的白话诗.不同于新诗,它们......
作为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白话诗是文字与文体革新的载体。通过“非古”与“旧诗”成功“断裂”,白话诗彻底开辟了新文学的生存空间,与......
本文从'五四狂盛大飙突进的时代特点和诗情的细腻、委婉、缠绵、含蓄而又畅达以及抒情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论述了<......
白话诗语言欠精练,是与生俱来之病.本文就诗歌语言精练的内涵作了一些探讨,对白话诗语言欠精练的问题作了一些分析,认为有主客观方......
《安徽俗话报》是探究新文化运动的起源以及陈独秀研究的重要标志物,它开创了一个新的思想传播阵地,更开启了一个新的精神拯救时代......
中国现代白话诗有过偏于言志的现实派、偏于哲理探索的小诗派、偏于主观抒情的浪漫派等,各有贡献和偏颇。诗之本真还应当是以抒情......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再别康桥》一诗,不禁想起罗丹的这句名言。《再别康桥》作为现代白话诗的名篇,倾倒了无......
胡适是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开山鼻祖。他以《答梅觐庄》为开端的一系列白话诗,其诗学观的核心支点是文字与文学的关系。《答梅觐庄》这......
期刊
鲁迅本质上是个诗人,他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记述着一生的哲思与境遇。他的诗歌绝不是直白的,而是内含着丰富的意象;挖掘鲁迅诗歌的......
陈毅早期白话诗创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艺术价值。以陈毅早期(1918—1925年)创作的白话诗为主要研究文本,解析陈毅早期的......
功能的改变带来文体的改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革命改变了汉语诗歌的应试、自娱功能,成为革命者'开启民智'的重要......
一如所周知,新诗曾被称作白话诗。“白话”问题是新诗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一部新诗理论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关于白话这种语言形式的......
从五四到大跃进,两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郭沫若于其间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更生"的轮回,在貌似"断裂"的背后,其对自我的否认与对时代的追......
以诗学比较为手段,论述了译介对中国早期白话诗运动的影响,解构了旧的文言模式、建构了新的白话模式,而且使新诗题材更广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