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煤柱结构体稳定性能实验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保障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采场周围留设了大量煤柱,这些煤柱及其上覆岩层组合系统体的稳定性决定了整个采场及覆岩乃至地表的安全,一旦组合系统体发生整体性破坏失稳,将导致许多灾难性后果。同时,大量采矿工程实践表明:采动影响下组合系统体的破坏失稳是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矿山灾害的诱因。此外,随着矿业城市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相关矿业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这成为限制矿业城市发展的瓶颈。为缓解建设用地供应不足的局面和解决城市发展瓶颈,我国许多矿业城市开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工程建设利用,组合系统体上方地表也将转化为工程建设用地,尤其是条带煤柱及其上覆岩层组合系统体上方的地表,但尚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因此,研究煤柱及其上覆岩层组合系统体的稳定性能对认识、防控其失稳灾变,实现组合系统体上方地表的工程建设利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紧密粘结的顶板-煤柱(R-C)结构体稳定性能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对结构体强度特性及宏观破坏起裂特征、不同影响因素下结构体力学行为、结构体蠕变特性及其蠕变损伤演化规律、充填墙加固提升煤柱稳定性可行性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相对大刚度、相对小刚度顶板下结构体试样轴向压缩力学模型,分析了岩煤交界面处以及远离交界面顶板岩石、煤样应力状态,分别推导了其强度条件;基于顶板岩石与煤样相互作用理论,探讨了结构体试样强度特性,并分别试验和模拟研究了煤样内原生宏观缺陷及单一节理特性对结构体试样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体试样的整体强度是远离交界面顶板岩石、煤样强度以及交界面处顶板岩石、煤样强度的综合体现,受顶板岩石与煤样相互作用以及主要承载体-煤样内原生缺陷的影响。(2)基于结构体试样的压缩宏观渐进破坏特征,提出了宏观破坏起裂(MFI)概念,其表征着结构体试样宏观破坏的开始,对应的应力曲线呈“阶梯状”波动,AE信号出现峰值;MFI模式受煤样内原生缺陷以及顶板岩石和煤样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包括煤样内微裂纹、裂纹等细、宏观缺陷发育演化或起裂扩展形成宏观裂纹以及交界面处顶板岩石或煤样拉伸断裂。同时,当结构体试样发生MFI时,储存在煤样内原生缺陷周边实体承载结构体的弹性能可通过宏观破裂面等薄弱面而迅速释放,导致煤样出现片帮剥落或弹射破坏,形成了宏观裂纹与不同程度的局部弹射破坏或片帮剥落组合的MFI模式。(3)进行了不同岩煤高比、不同加载速率以及不同岩性顶板下结构体试样单轴压缩试验,结合声发射系统(AE)、数码摄像机录像(DVC)系统,明确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结构体试样力学行为,分析了岩煤高比、加载速率以及顶板岩性对结构体试样整体强度、MFI特性以及破坏特征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系统从细观角度研究了不同加载速率下结构体试样破裂断口形貌特征。(4)进行了不同应力水平加载时长下结构体试样分级加载蠕变试验,结合AE、DVC系统,研究了其蠕变强度、变形及破坏特征;分析了结构体试样的蠕变强度与单一煤样蠕变强度内在关系,探讨了顶板岩石与煤样相互作用对其蠕变强度的影响;结合AE监测数据,定义了蠕变损伤系数δ,分析了结构体试样蠕变损伤演化规律。(5)提出了一种小尺寸充填墙加固提升煤柱稳定性的方法,理论和模拟研究了其加固机制及可行性,其加固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煤柱侧向约束和分担煤柱承载载荷上;建立了充填墙支承压力及尺寸计算简化模型,推导了充填墙有效加固提升煤柱稳定性的合理强度及尺寸条件;最后设计了一种充填墙加固提升煤柱稳定性的施工方法。
其他文献
多波束测深系统可同时采集测深信息和反向散射强度信息用于获取水底地形和声呐图像,由于其高效的测量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下地形地貌调查。多波束测深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反向散射强度处理方法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为使获取的反向散射强度准确反应水底底质信息,本文分别从多波束系统检校、声波传播损失改正、条带中央异常改正和角度响应改正等影响多波束反向散射成像质量的四个主要方面展开研究,有效提高多波束声呐图像质量。论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普遍存在于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形成演化富集成藏(矿)过程中。在油、气、煤、铀多种能源矿产同盆共存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煤为铀的富集成矿提供还原环境。前人研究表明铀对含有干酪根类型为Ⅰ型、Ⅱ型、Ⅲ型的烃源岩生烃演化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铀也可能对煤的生烃演化过程及产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含煤盆地多,且煤系烃源岩分布广泛,煤成气在中国天然气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铀对煤
短基线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SBAS-InSAR,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在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干涉测量技术,继承了 D-InSAR大范围、全天候、实时
冲击地压是矿井生产中最严重的动力灾害之一,尤其是重大冲击灾害,其防控技术对矿井安全生产更为重要。本文以复合弱结构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基础,综合运用理论计算、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基于复合弱结构不同组合形式的变形特征、受力状态及能量演化规律等方面的分析,对复合弱结构整体防控冲击地压的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根据复合弱结构中软硬岩层的不同比例对复合度进行了描述,并对比分析了复合弱结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TBM)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岩尘。但由于对气载岩尘运移规律认识不清,并且现有的TBM气载岩尘控制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不足,致使生产现场的高浓度岩尘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有效降低TBM施工隧道内的岩尘浓度,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定与现场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TBM施工隧道气载岩尘污染扩散规律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优化。探究了 TBM施工隧道岩尘的来源及理化特性。通过实
采煤工作面及相关巷道推进过程中诱发的采动应力及其不断发展演化,是煤矿顶板、瓦斯、冲击地压、透水等重大动力灾害事故发生的根源。因此,掌握不同采动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规律,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前提,也是当前采矿工程学科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包括:(1)采动应力及煤体破坏特征与采场覆岩结构有密切关系,工作面开挖后,在采动应力作用下,应力的集聚程度为H-H 型>H-S 型>
过程挖掘的理念是通过从事件日志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去发现、监控和改进实际业务过程。其研究对于实施新的业务过程以及分析、改进已实施的业务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近年来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过程挖掘主要包括过程发现、合规性检查、过程增强等应用类型。其中,合规性检查将事件日志中的事件与过程模型中的活动进行对比,旨在找到观察行为和建模行为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对齐是合规性检查的重要手段,能够精确定
目前,对于由布朗运动驱动和由布朗运动、泊松过程共同驱动的正倒向随机控制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而对于Lévy过程驱动的正倒向随机控制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然存在很多尚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例如控制系统的最大值条件、带有约束的控制问题等;另一方面,随着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以及对金融风险控制需求的增加,中国的期权市场也不断完善,如何构建合理的期权定价模型以及如何寻求精确高效的数值算法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