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佳县:万仞孤城的黄河意境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shuhu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黄河流过陕西省东北部和毛乌素沙漠交界处时,它便与佳芦河相交,从而蕴育出了一座古老神奇的石头城——佳县。佳县的最早雏形来自新石器时期罕见的石砌城池。这座石砌城池,就是陕西地区有史可考的最早进入城市文明的地方。
  在随后漫长的封建统治中,佳县在各代王朝的手中被精心打造为一座凌空于绝壁之上的军事堡垒,人们历来都会用“铁葭州”来形容它的坚不可摧。
  除了拥有“曾经铁打”的历史,佳县还拥有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从这里唱出的《东方红》是中国红色革命中最温情永恒的曲调;这里拥有斜插于黄河之中,四面绝空的黄河奇观“香炉晚照”;这里的人们年年会表演一种神奇的“放社”民俗,将数百米的绳索从悬崖顶一直拉到山下庙前……当时辰一到,木头制成的道教神仙们便顺着绳索“凌空下凡”……
  
  万仞孤城像一把倒挂的美丽琵琶
  佳县古称葭州,因为佳芦河两岸生长着茂盛的芦苇而得名。在历史上,葭州还有个更富神韵的别称,叫做“铁葭州”。凡是去过佳县的人,都会感慨,用一个“铁”字来形容佳县,的确是神来之意。
  有关“铁”的由来,首先是佳县那宛如铁铸的地貌结构。佳县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结合部,整个地形看上去就像一把美丽的倒挂琵琶依偎在黄河身畔。地域之内,不仅有一座座怪石嶙峋的裸岩石山;还有一片片连绵起伏的沙漠;更有一道道广袤浑厚的黄土高坡——这样复杂雄峻的地貌,本身就带着一种“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铁血豪情。
  尤其让人震撼的,是佳县城扼山襟水的地理位置——佳县城雄踞在葭芦山之巅,三面悬空,镇守黄河,只有城北与山脉相连。因为险要的地形和不可替代的战略位置,佳县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修筑佳芦寨开始,历朝历代都重视佳县的加固和扩建,慢慢地,佳县城就逐渐依山就势,在悬崖上成型为一座坚不可摧的蝎状石城,从此就有了“万仞孤城”的意境。在战争史上,佳县城凭借依山据险、进退自如的地理优势,在历代硝烟中名不虚传。抗战时期,日军占领三晋后,兵锋直逼佳县城,然而,在这座铁铸的黄河古城面前,日寇无论如何疯狂,也未能攻破一寸土地。
  除了“万仞孤城”的意境,佳县还藏有一处更为神奇的“铁城”——佳县朱官寨乡的石摞摞山,地处五女河畔,山上至今仍然残存着一些蜿蜒起伏的神秘古城遗迹。遗迹中散落有大量的石器、陶片。2003年,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组建石摞摞山遗址考古发掘队,对石摞摞山进行了首次大规模科学发掘,考古结果,确定这片遗迹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石砌古城堡遗址”,距今大约4500多年历史,是国内现存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古城为全石砌结构,堪称城建史上的一大奇迹。虽经过数千年的沧海桑田,却依然能清晰地看出环山外城、山顶内城和环外城宽达10米、深达6.5米的城壕。尤其让人惊叹的是:古城宽阔的城垣面积、城中套城的完美建筑结构和形制,远远凌驾于中国北方现存的其他同类古城之上。这样一座来自远古时代坚不可摧的古城,为佳县的“铁血”历史又增添了一个神奇的源头。
  
  险绝香炉寺秦晋峡谷中的一大奇观
  每次来到佳县,人们总不忘到香炉寺走一走。自古佳县的香炉寺就被赞为秦晋峡谷中的一大奇观,无论远观还是近看,无论晨起还是黄昏,香炉寺都有一番截然不同的意境。
  从佳县残存的古城墙上望过去,香炉寺就孤坐在县城向东200米的香炉峰上,与黄河东岸的吕梁山遥遥对望。香炉峰和佳县古城连在一起,它三面悬崖,呈狭长状,直直地插在黄河中,而接近河中央的一处山体,好像被斧头劈开了一条3米左右的间距,让香炉峰的一部分单独耸立在河水中,这块独立的山体高约20余米,周长约15米,顶部平坦,上面建有一座红色的微型古寺——香炉寺。在清晨的时候,薄雾缠绕,香火从寺中隐约而出,远远望去,俨然一根定河神柱,稳稳捧起一炉佛香……这其实就是香炉寺得名的原因。然而,当太阳西沉的时候,油画般的余辉将孤寺的倒影投在黄河水流中,香炉寺不再是清晨的一身禅意,它变得悲美而莫测。曾经驻留在此的古人,把这一刻误认作了传说中的“蓬莱景”,因此,香炉寺又被称为“黄河蓬莱”,被黄河沿岸的人们千古传颂。
  香炉寺的名气,还在于它远近不同的意境。穿过佳县古城城墙的门洞,眼前就是一条1米宽,3米长的独木桥,将孤悬在水中央的香炉寺和古城连接在一起。桥下的黄河沉缓而过,却不怒自威,让许多人都胆怯地止步在古城这一端。而那些大胆跨上小桥的人,则置身空际,心里总会生出一种“举头城廓疑天上,倒看烟村在镜中”的云端之感。走过桥进入香炉寺,再次俯瞰黄河,感觉又是不同,孤石孤寺从大河中赫然拔起,置身在顶端,恐怕连神仙也会胆颤吧!
  据记载,香炉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数百年来,无数名人驻留佳县,只是为了完成对它的寻访。1947年,转战陕北的毛泽东,也曾专程登上香炉寺,俯仰之间,这位伟人留下了对华夏山河永岿不倒的豪迈之情。
  
  神奇“放社”就这样目睹“神仙下凡”
  在“铁葭州”和香炉寺的种种神奇之外,佳县还在漫长曲折的历史中蕴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带有传奇色彩的民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每年正月期间,在佳县谭家坪村上演的一种融道教祈福和奇技表演为一体的趣味民俗——“放社”。
  “放社”原名“放赦”,拥有很神奇的传说:在很早以前,佳县一带瘟疫肆虐,百鬼皆出,引来吕洞宾等八仙开坛作法降妖除魔,最终村民安泰,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就根据大赦天下、消除灾难的寓意,在每年的正月初九,举办“放赦”活动。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放社”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已经无法考据。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放社”的前奏就开始了。首先是村里的长者把庙里收藏一年的“社人社马”(以木头和纸为材料,根据真人比例缩小的神仙造型)抱出来,重新修固,去掉脱落的油漆,涂上当地的血腻子,重刷上新鲜的底色,然后用矿物颜料和油漆为“社人社马”画上五官、轮廓等,眼见得这些“神仙神马”们一个个就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到了正月初九,就是“社人”上山的日子。清晨时分,鞭炮炸响,六七个壮汉扛着500米长的绳索在前面开道,后面十几个人扛着“社人社马”,沿着蜿蜒盘旋的碎石小路爬上山崖。被扛上山顶的“社人”将会按顺序整齐地摆放在地上,在每个“社人”前面,还要插上香案。其间,人们将带来的绳索一头绑到木桩上,另一头则慢慢地送下山崖,而在山下,有数十人一字排开,将从山崖上送下的绳索接到手中,再依次传递到村中的庙宇前面。绳索排好后,“社人”会被按顺序穿在绳索上,每个“社人”下面都有不同的配重,有的悬挂着装满土的竹篮,有的则绑着石块,根据 “社人”各自重量的不同,配重也都精确到用秤秤过,如果轻了,“社人”可能放到一半就停止不走,重了则速度太快,山下的人不好接。“社人”一旦穿在绳上,身份就陡然神圣起来,所有的人就不能再用脚去跨越绳索了,否则会被神灵降罪。在“放社”之前,还要“打醋坛”(在烧红的铁勺上倒上醋,在“社人”的周围熏一圈),意思是经过醋一熏,一切灾难都将远离,留给人们的只是平安和吉祥。
  现在,山上一切准备妥当,山下的人们也做好了接社的准备,包括道士也在山下做起了道场,从四邻八乡赶来的人们一时间密密麻麻地聚在山下,屏息等待“神仙”下凡。
  随着山上山下的两声炮响,代表“年值先行官”的“社人”率先冲了下来,只见它身披彩袍,手拿令旗,跨下枣红马,马下悬挂着一卦鞭炮,噼噼啪啪、烟雾缭绕地从千米高落差的山崖上顺着绳子飞驰而下,霎时间山下响起了震天的锣鼓唢呐声,人群顿时躁动欢呼起来。随后依次飞下的八仙,则将天际变成了他们乘风踏浪的仙境,随着“社人”一个个地从天而降,人们的欢呼声也一潮高过一潮。
  当代表着幸福如意的“老寿星”乘坐着仙鹤从山上飞下来时,整个山村都沸腾了,村民们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把手伸到“老寿星”身上背着的黄色包袱里,去抢夺一只只写有神秘符号的黄纸条(符),据说,将这种黄纸条挂在孩子的身上可以避灾祛病。
  最后,由村里公认有学问的长者,从社人身上取下“天书”,向大家宣读来自八仙的福音和上天的祝福,这预示着来年将有一个大好的年景。宣读完后,人们会将“天书”烧掉,以示对上天的回复。到此,这一年的“放社”就结束了,人们把“社人社马”送回庙中藏好,让这些临时神仙们静静等待来年“下凡”的时刻。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长期出现的问题,以专门用途英语为研究内容,在“金课”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聚焦学生能力培养,以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为例,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通过改变教学理念,采用混合式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大学英语听说学习的实效性;教学内容紧贴学生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以有效构建医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该探索旨在进一步推动医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改革创
【摘要】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复习每个单元的词、句型等,完全依靠复习书的架构去练习,总是感觉有时无法贴近教学实际。于是学会整合和创造性地使用复习书才符合我们的客观实际。浙江新高考的英语试卷更突出“写作”的重要性,所以一轮复习主要是为写作服务的。虽然复习书各种各样,但都大同小异。因此,我们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恰当地使用复习书。  【关键词】一轮复习;字词句重点;写作练习  【作者简介】张双凤,象山县第二
【摘要】生态语言学,又称语言生态学,是由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相结合而形成的语言研究领域,其研究模式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韩礼德模式强调语言体系和语言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即提倡从微观视角分析文本,研究语言在生态环境中的影响和作用。本文针对河南城市宣传片话语进行文本主题内容、文本语言的分析,以展现生态语言学视角下城市宣传片之生态话语模式,总结、反思其对城市形象建构的合理性和存在的问题,为城市宣传
【摘要】素质教育改革措施的实施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怎样才能在进一步强化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前提下,训练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是新时期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所以,深入探索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对于高中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  【作者简介】李建成,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
【摘要】要想迅速掌握英语应该努力设法变“四无”为“四到”,即音到、意到、速到、情到,精力侧重在言语的训练上,使英语学习尽量接近于交际的实践。  【关键词】误区;心理学;英语学习  【作者簡介】潘雯雯,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  全球化背景下,多掌握一门外语的确宛如多长双眼睛,多生了一副耳朵。在产业升级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学好英语意义更为重大。  要迅速学会英语,当前需要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认识问
【摘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商务英汉翻译教程》一书作为“新世纪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系列教材”在国内各大普通高校广泛使用。但该教材在术语翻译、词义转换、译语表达等方面存在大量誤译和明显的专业知识错误。本文从翻译学角度对这些错误作出细致评析,指出教材编者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是商务英语教材建设的基础,希望对提升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以及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有一定的警示意义。  【关键词】商务英汉翻译;误译;
【摘要】小学阶段既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學生学习生涯中对于兴趣培养和基础知识奠基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他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英语就作为一门语言而言,是全世界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作为一门学科来说,也是中国教育体系中从小学到大学阶段都开设,并且受到重视的一门语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摘要】本文借鉴国内外对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农村高中学生英语听力焦虑的来源进行了探究,包括听力材料、听力理解过程、硬件设施和环境以及师生主观因素。结果表明,学生确实存在听力焦虑状况,并且这种焦虑对学生学习具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从教材、学生以及教师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听力焦虑;农村高中学生;来源;对策  【作者简介】周优露,浙江省台州市宁溪中学。  《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主要科目的同时,适当增加英语知识的学习, 可以让学生提早感受英语的奥妙,同时增加英语知识,有助于他们累积英语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应该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教育;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孙丹,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小学。  前言  做好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帮助学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通过“移、疑、宜、怡”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英语阅读兴趣,发展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养成学生英语阅读习惯,增加学生英语阅读体验,塑造学生英语阅读品格,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晓晶,沈阳市第一二七中学。  一、引言  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王蔷教授认为“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