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改:掀起你的盖头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青
  
  语文新课改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语文这片芳草地,各种课改之花竞相吐露着娇艳和芬芳。行走在这片氤氲着淡淡花香的热土,我不禁有点眼光迷离,在热闹之余又感到一丝孤寂和落寞。我发现,曾几何时,“语文”这位知心的朋友正愈行愈远,渐渐的让我有了陌生感。于是,在语文新课改的园地,我犹豫过、彷徨过、挣扎过、放弃过、甚至背叛过。但值得庆幸的是,最终我战胜了自己。我终于走出了教改困惑,重新建立了教学自信。我重新在语文身上找到了自己,在自己身上发现了语文。其间,经历了一个矛盾斗争的心路历程。
  新课改培训: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新课改的浪潮,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了全国各地的学校,我们徐州地区的学校也不例外。那时,学校领导在会议上时不时提出了一些新鲜词汇,譬如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不过,开始时,自己还是懵懵懂懂的。但很快,我就和新课改有了一个“亲密接触”——我被学校推荐到徐州教育学院参加一个市级的新课改骨干教师培训。
  记得那时我怀着激动而又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培训地,进行为期一周的新课改培训。各地的教学骨干齐聚在这里,授课教师也是大学教授,这就决定了这次培训的规格不低。教授们知识渊博,讲话时旁征博引,开放自如。他们阐述了许多关于新课改的理论、理念。也许是讲得过于专业、过于精深、过于学术,不少老师都听得昏昏欲睡。一些清醒的教师有的在发短信、有的在交头接耳地谈笑、有的甚至在织毛衣。我也听得头脑一片茫然,好几次只看得到教授的嘴唇在有节奏地颤抖着,至于讲的内容则没有入耳。好在自己还是一个纪律性较强的教师,一直到培训結束,我没有缺过一节课,也没有迟到和早退,一直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儿。至于培训内容,说实在话,现在几乎记不得了。模模糊糊只记得一个词语——建构主义,还有,似乎教授在课件中出现过一个似鱼非鱼的什么东西,好像是用来解释“建构主义”的。现在想起这件事,感觉挺遗憾的。那次的培训对我来说可谓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收获不大!
  其实,我并不否认高屋建瓴式的理论培训,但我反对凌空蹈虚地演说。如果培训能再务实些,和一线教师贴近些不更好吗?如果采用启发式、对话式、研讨式的培训不是更契合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吗?也许,我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但一些培训的内容和形式的确需要改变一下,却是事实。
  公开课作秀:红旗不倒,彩旗飘飘
  我参加过许多次“展示语文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和示范课的听课活动。感觉语文课堂真的变了:老师的“满堂灌”现象似乎很少了,老师的讲解也少了,课堂变得更热闹了——合作、讨论、辩论、演讲、还有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这些都让课堂声光色电俱全。这让我感觉自己是个“落伍者”, 因为我的课和这不一样,我的课冷清多了,朴素多了。但始终有个问题萦绕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语文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就是这样的吗?他们平时也是这样上课的吗?我还是认为那些“示范课”好像缺少了些什么。缺少了什么呢?——我好像一时又说不出。不过,面对新课改的潮流,我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困惑,反而认为自己不太符合“潮流”了——毕竟这是一些颇有名气的教师的课呀!于是,我犹豫了、彷徨了,最后,我决定向他们“学习”——尽管我感到自己心中隐隐作痛!
  终于,我也有了展示公开课的机会。一次,局里领导来进行业务检查,校领导安排我上一节展示课,并且反复嘱咐我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因为我的成绩直接和局对学校的考核挂钩。校领导还告诉我必须使用多媒体,否则后果将很不利。接到学校的任务,我有点如坐针毡的感觉,感觉到自己的担子很重。按照计划,我该上《老王》这节课了,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这一节课了。我不好意思出尔反尔,再换一节课上。但是,这一节课使用多媒体有意思吗?我总感觉这节课该让学生读书、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和体会作者的感情为主,这节课多媒体又有何用呢?但是不用多媒体,学校领导怪罪下来,我又吃不消。为了学校的名誉,也为了自己的“利益”,我屈服了,决定使用多媒体。我把文章“肢解”为好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呈现在课件上,为了设计好问题,我熬了几个小时的夜。为了取得成功,第二天,我还让学生进行了“过度预习”,希望课堂有学生的精彩发言而不至于出现“冷场现象”。上课前,我还“创造性”地告诉学生,上课一定要大胆举手、积极发言;会不会的都要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一切布置妥当,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了课。课在我的“精心安排”下,上得很顺利、甚至获得了局里那位领导的赞扬。校领导也喜笑颜开了!可我总感觉不是滋味,因为我丧失了最基本的诚信的美德,而且我“背叛”了我的语文课,也“背叛”了我的语文新课改,尽管我知道,多媒体并不等同于新课改,但我却让所谓的多媒体破坏了我的语文课!因为多媒体的滥用而剥夺了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因为预设太多,导致课上得很机械,缺少随机生成的精彩。那一次,我自责和内疚了很长时间。
  新课改反思:回归真实,追求本真
  后来,针对语文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常态课的上法,我思考了许多,也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了许多。我发现,其实新课改之前我的许多做法和新课改的精神理念相契合。譬如,我原来的语文课追求真实、讨厌刻意地修饰雕琢。也许它不完美,甚至有很多瑕疵,但至少我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了语文教育规律。课堂上,学生读书鉴赏、思考探讨、质疑发问,课上得扎实,可是为什么一遇到新课改,特别是新课改中的示范课和公开课,我就不自信了?甚至迷失了自己?我并不否认,一些公开课和示范课自有其价值,不少的确也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精神。譬如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师生的关系也民主了许多。但是,不少公开课和示范课还是有些致命的弱点:形式主义太严重,上课的目的不是基于研究和探讨,而是基于展示成果,功利性太强。而我恰恰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了。由于教学上的不自信,我盲目地学习一些所谓的新模式,几乎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我把表演式的语文教学搬上了自己的课堂,导致语文课失去了最可贵的品质——真实!其实,“真实”才是语文课的生命,语文课堂应当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场,语文课也是师生生命建构的过程,在这里,师生都要追求一种真实基础上的精神上的超越。任何形式上的东西都要为它服务!
  还有语文课的本真问题。答案很明确:语文课姓“语”!语文课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何谓“语文素养”?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学习习惯,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因素应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因此,语文课就要以语言为依托来学习语言。这里的语言包括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尤其要抓住语言形式的学习,因为这才是语文课独特价值的体现。
  语文课还要上出语文味。何谓语文味?我想用北师大张锐教授的一句话:声情并茂的朗读,激情四溢的演说,惟妙惟肖的演示,富有哲理的感悟,妙趣横生的话语——应该是语文课诱人的无可替代的教学特征。我想,这句话和语文新课改的精神不矛盾吧!不知各位同仁,以为然否?
  总之,我们不是要赶着师生走向新课改,而应让新课改自然而然地走向师生。所有的关于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都应尊重师生的感受,而不应当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自上而下地下达,应当是“春风化雨”,而不应是“电闪雷鸣式”的培训。另外,新课改并不只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并非只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不只是教学设备上的更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新课改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对于语文新课改,我的理解是:语文新课改旨在引导我们师生过一种真实的、本真的、有尊严的、幸福的语文生活!
  (路世成,徐州市铜山区何桥中心中学,221146)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省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注重创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构建了以“教师潜能助学,教学潜能促学,比赛潜能励学,考评潜能督学,教研潜能导学,资源潜能活学”为内容的“潜能教学”体系。“潜能教学”破解了当前中职教学面临的诸多难题,成效显著,实现了“校风有口碑、比赛有成绩、毕业有门路、品牌有地位”的“潜能教育”梦想。  关键词:“潜能教学”;职教梦想;教学体系
摘要:“五步教学 四色分层”教学法是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资助课题“小班环境下儿童多彩学习的课例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通过长期探究和课堂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第一步,尝试体验;第二步,讨论总结;第三步,示范讲解;第四步,检测分层;第五步,目标递进。运用“五步教学 四色分层”进行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五步教学;四色分层;小学环境;体育教学
摘要:概念图具有直观、简洁、信息量大、概括性强的特点。它在学生理解概念、解决问题以及空间与图形等多个数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图一般可分为:直观图、一览表、示意图、结构图和对比图等。直观图,从无形到有形,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览表,从无序到有序,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示意图,从复杂到简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结构图,从零散到系统,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对比图,从共性到个性,提升学生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的重要形式。江阴市人民医院作为护理专业的国培项目的实践基地,以“国培项目”为平台,积极实践和探索,在实施了三期项目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项目;双师型教师;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强化专业入门教育,渗透专业文化;创设专业特色化教学情境,引发专业学习动机;构建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密切师生关系;设疑导教,激发学习思维;增加学习体验,感悟专业课程的应用价值;建立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性作用等是激发职校生专业课学习兴趣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职校生;专业课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连云港市精品课题建设注重数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重组织保障,抓规范落实,构建“三级”管理网络,完善“三大”保障机制,研究视角独特且见解鲜明,学术规范与道德规范并重,精当操作中体现研究的专业性,精品课题建设扎实有效,课题研究的品质和内涵得到了有效提升。  关键词:课题研究;学术规范;品质内涵  课题管理是教科所的核心工作,我们非常重视规划课题的过程性管理,制订了一系列的监管机制,开展了一系列切
摘要:课本剧是一种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而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编演课本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促进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完成课堂角色的转变等。编演课本剧应遵循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还应及时反思不断改进。  关键词: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本剧;编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
摘要:儿童教育国际协会是在联合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具有咨询地位的非营利性国际教育组织,致力于促进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优化发展。协会通过发表重要的声明或决议、开展重要的儿童早期教育行动等方式,发挥其倡导与服务职能,传播关爱儿童、促进儿童教育公平、为儿童创造美好童年等早期教育的国际理念,为世界各国提供儿童早期教育的知识与信息,为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改革本国儿童早期教育的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儿
自从走上校长岗位,我提醒自己做到两点:尽量控制教师大会的次数;把每一次会议当作一节公开课准备。  新学校,创建任务重。琐琐碎碎的事比较多,有些教师出现抱怨情绪。抱怨可不是一个好的情绪,必须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可从哪儿开始突破呢?  说来也巧,正在我盘算这事时,朋友送我一本书——《向着明亮那方》。他说:“这本书好像是专门为你们学校写的”。接过书,不由眼前一亮。我觉得书名与我们的校名“崇明”很吻合。由
【编者综述】  “唐诗以丰神神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雷燕老师执教的两节课《渔歌子》《冬夜读书示子聿》则分别体现了唐词的情韵与宋诗的理趣。通过画面、音乐、语言展示了唐词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导学生感受唐代诗词的情韵美;通过换词、联系生活、阐述道理等途径,让学生明白宋诗的理趣,体材不同,教法有别。拓展与延伸,是两节课的共性之处,不仅拓展了诗词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也是雷老师一贯倡导的“大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