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基英译汉语AABB式叠词策略总结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kaigu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汉语语言的一种特殊用法,汉语AABB式叠词一直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通过引用和分析大量AABB式叠词的实例,本文基于张培基所翻译的四册中国现代散文,探讨和总结AABB式叠词英译方法和策略,从而认识叠词翻译的基本规则,以期对翻译研究和汉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译 汉语 AABB 式叠词 张培基
  一、张培基及其翻译特色
  张培基,中国翻译家和教育家,在文学翻译方面享有盛誉,一生为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是张培基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问世,掀起了翻译界对于使用地道英语翻译汉语散文的研究热潮,推翻了在此之前的认为中国人将汉语作品翻译成地道英文方面的劣势。张培基以累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证明了中国的翻译学者,只要英语语言基础扎实、对于中西方文化的底蕴和风俗习惯均有深刻了解,一样能够翻译出出色的作品,甚至超越英语本族语的翻译。
  张培基的英译流畅自然、优雅生动;该省则省、既忠实于原文又有大刀阔斧的改变。张培基的成功,不仅得益于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灵活运用,还来自于对汉语语言包括古文的深刻、透彻、正确的理解以及对散文原文意旨高屋建瓴的总体把握和原文意义和韵味的入木三分的精深细致的理解。正是基于上述的优秀翻译品质和中英文素养,张培基的英译文地道流畅、宛若英语原文作品,有时甚至超越英语的散文。下举数例以为证。(本文所用之例均来自于《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至四册))
  二、汉语AABB式叠词英译的难点
  汉语AABB式叠词是汉语语言特有的一种现象,长期以来,叠词的翻译(包括ABB, AAB, AABB, ABAB等)的翻译一直困扰着翻译界的学者們。我们都知道,英语语言崇尚精简(conciseness),而一再重复并非英语语言的特色。除非用作修辞(rhetorical means),否则大量使用重叠词在英语中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因此,如何将汉语与英语对接好,能够保持原文的原意又同时以符合双方风俗用法的方式优美地展现目标语的语言,是值得研究的。汉语叠词运用广泛,大量可见使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的文字中。由于汉语叠词的使用,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优美动人流畅的文学美感也呼之欲出。我们在进行汉译英的翻译过程中,要充分感受到汉语的叠词力量,进行有效的综合和汉英的平衡,从而使得翻译作品不仅忠实于中文原文,也符合英语的使用习惯和文化模式。
  张培基作为我国著名翻译家,他对于中国现代散文的英译是有口皆碑。通过对于一些好的作者和译者的作品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一窥AABB式叠词的翻译路径和有效方式。对于叠词特色在汉语中的体现——新颖别致、生动有序、充满韵律节奏的美感又不失精美细致的刻画——我们要把握好叠词的特点,在英语语言中得以很好的展现,使得英语的译文在节奏和美感上带给读者的感受也是一样地强烈,使得英语阅读者也能够被英语语言的表达深深地打动。如果原文的叠词朗朗上口、优美动人而译文平淡普通、缺乏亮点,那我们只能说这样的翻译没有达到很好地展现AABB式叠词使用带来的文字效果,使用AABB式叠词在汉语里面的效果没有被表达出来。这也是在中英文之间翻译的某种程度的不对等。
  在本文中,我们从张培基译《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至四)中手动搜寻了大量的AABB式实例。我们通过对于翻译这些AABB式例子的分析和总结,展现汉语叠词翻译的一个方面。汉语叠词的描写特性如何不被忽略?如何进行更好的转化和展现?我们将在本文中一一探讨。
  三、汉语AABB式叠词的英译策略
  我们从中总结的AABB式翻译方法如下:
  (一)特殊译法——拟声词(onomatopoetic words)
  对于拟声词,采用特殊的翻译方法。因为两种语言均有拟声词,大多数情形下可以对应和重叠,所以拟声词的翻译只需要找出目标语的那个对应的拟声词就可以了,比较简单。如:“淅淅沥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后面例子均略写为《英》(一/二/三/四),244)翻译成 “pitter-patter”(《英》(二),245),这两个词都是拟声词。
  (二)直译法1——译成AB
  从上文得知,汉语是一个大量运用各种重叠(reduplicative words)或重复(repetition)现象的语言而英语是一个简练、很少运用重复的语言。所以很多的情况下,翻译AABB式叠词,会发现AABB表示的是对于AB含义的加强(reinforcement)和重复,在这些情形中只要把AB的基础意义(basic idea)给翻译出来就可以了。因由英汉语言文化特色的不同,同样可以达到表述的目的和效果。我们把很多例子总结为一张表格,此种译法一目了然:
  (三)直译法2——AABB整体不拆;译文不重复
  有时候,汉语AABB无法拆解为AB的意思,或者AB的意思和用法在中文中不常见。对于这样的现象,张培基从AABB意思的整体出发理解,再表述为英文,英文译文没有重复或平行(parallelism)的用法。比如,“浩浩荡荡”(《英》(一),1)出现两次,都被译为 “mighty” (《英》(一),3),用来表示河流的壮观和广阔。
  (四)直译法 3——平行译文
  在少数情况下,英语的译文也会出现重复或者平行的用法。因为英语中恰好也有类似的表达,或者译者认为这样可以更加贴近原作的意图。这种例子就是说,中文是AABB式叠词,英语也是用重复或重叠的表达。比如,“整整齐齐”(《英》(四),153)就译为 “neat and tidy”(《英》(四),154),而不是仅仅使用neat 或 tidy. 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更多的是用意译法。又如,“悉悉索索”(《英》(二),82)用来指树枝颤动和震颤的声音,被翻译成 “rustle and tremor” (《英》(二),85). 这样把rustle和tremor结合起来用就比单用rustle或tremor要更加生动、更加符合原义。当然,英语的并列还可以通过逗号(comer)来表示,比如 “deep,dark” (《英》(二),86)就是将押头韵 (alliteration) 和英语的并列相结合来翻译“阴阴森森”(《英》(二),82)的。   (五)固定译法
  在英语中,有一些单词或短语比如 “every”, “each”, “all”等,以及表示数量的 “years of”, “thousands of”等,还有一些固定搭配 (idiomatic usages)像 “days and nights”, 这些用法中都含有重叠和多量的语义,因此可以用来解释汉语叠词,形成异曲同工之妙。张培基在翻译中也多处运用了这一手法。可以说,在可能接近原作的译文中,这一手法是非常必要和贴切的。我们也举一些例子:
  总之,现有英语表达的存在,省去了对原语言汉语的加工和寻找替代用法的时间。
  (六)意译法
  但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能找到合适的英语词或固定用法来表示汉语叠词。张培基还使用了大量意译的方法——建立在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寻找更加适合英语习惯思维的表达法,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又不造成英语翻译的不地道。比如,“糊糊涂涂”(《英》(二),1)被译为 “unthinkingly” (《英》(二),4). 再如“老老实实”(《英》(二),89)翻译成 “without holding anything back” (《英》(二),91),就是对上下文理解后的选择。比如,“便日日夜夜盼望他的到来” (《英》(二),286),这里其实更突出的表示对亲人到来的渴盼,所以张培基把它译为“…had been eagerly awaiting his arrival”(《英》(二),289),这样更加合理。还有的情况下,要对于全文进行理解和把握,再进行翻译。比如“轰轰烈烈”(《英》(三),232)就不是单纯地翻译一个叠词,而是结合原文“在情场上轰轰烈烈地驰骋了一阵” (《英》(三),232)的理解,最后英文是 “… having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arena of love for some time” (《英》(三),233)这种更为地道的英文表达。
  (七)改写法(revision)
  基于意译的改写(revision)也是随处可见。“红红绿绿”(《英》(三),49)并不是译为 “red and green”, 而是 “colourful” (《英》(三),51),这样是一种更好的表达,因为原文的“红红绿绿”其实就是指姑娘们穿的花花绿绿,多姿多彩的衣服。另一例是“数十年风风雨雨” (《英》(四),200)也是被改为 “the scores of difficult years” (《英》(四),202),就是从“风风雨雨”所表达的含义来翻译的。
  (八)省译法(omission)
  省译法在张培基的英译中也是很常见的。因为通过上下文或整体语境可以了解AABB叠词所表达的含义,含义已经在其中包含,如果单单另译显得非常多余。而且英译文的整体看上去会啰唆重复,不够精练。比如:“便贴贴服服的向你合十顶礼,”(《英》(二),p89)被张培基译为“adore you like a diety”(《英》(二),92).其中叠词“贴贴服服”的意义蕴含(embedded)在英文表达中,如果再把叠词的本身意思再翻译出来,比如成 “obediently”等之类的含义则显得多余和累赘,因为当你对待一个人像对待一个 “diety”(神)一样,毫无疑问你对他是非常服帖的,因此这里叠词无需翻译。张培基以非常成熟的手法,该省则省,省略的方法不仅是其翻译叠词中体现出来,在其他行文中也有典型例子。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一至四册中大量的例子,从张培基的翻译中找到并总结了他翻译汉语AABB式叠词的方法及策略。从中可以看出,汉语AABB式叠词的翻译是非常灵活多变的一项工作,没有某一个既定的章法可循,而是多种多样的。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以下方式:直译法、意译法、固定译法、音译法、改编和省略。汉语AABB式叠词是一个具有很大特色的用法,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灵活体会,多变思维,结合上下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既要对原作品忠实,又能以地道的英文方式表达出优美、流畅、准确和生动的译文。
  参考文献
  [1] 刘银燕.张培基先生和他的翻译[J].上海科技翻译,2001(1):46-49.
  [2] 马跃柯.汉语重复结构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7(5): 10-14,59.
  [3] 王艳荣,王长江.浅谈汉语叠词的英译[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48-53.
  [4] 熊莉清,李英军.试论汉语中的重复現象及其英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13-115.
  [5] 张培基 译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至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6] 周晓.基于语料库的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叠词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97-98.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视角,围绕“湄公河次区域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中的陶艺罐、陶艺碗、陶艺挂饰及藏八宝等陶艺品系列,探讨了3D建模技术及实现过程,构建了陶艺品三维模型,研究了浏览器下3D模型的交互式呈现技术及实现方法,测试表明,研究所构建的3D模型逼真度高,这些模型实现了在火狐浏览器和谷歌浏览器下的3D呈现、平移、360度旋转、缩放等交互操作。  关键词:陶艺品 三维建模 交互 
期刊
摘 要:阎连科《受活》的文学创作是作者利用色彩语言的文化着色过程,在日本的译介则是透过语言镜片折射异域文化的再阐释过程。《受活》中色彩词的形式偏离和语义偏离凸显了阎连科的个人诗学特征和中国的区域性、本土性文化。日译本中色彩词的保留、淡化、褪色等策略混合了译者的个人风格和日本主流意识形态,是对本土文化的解读与重构,既体现了起点志向的源语文化色彩,又符合目标志向的受众审美情趣。色彩词的文化着色与褪色是
期刊
摘 要:同为“楚辞”研究成果,清陈本礼的《屈辞精义》和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在“楚辞观”方面具有比较价值。刘勰在总结汉代“楚辞观”的基础上通过儒家文学视角来看待“楚辞”,褒贬不一。而陈本礼在清代朴学大盛的时代背景下独辟蹊径,注重阐发“楚辞”之文脉大意,高度赞赏屈原其人及其作。尽管陈氏对刘氏之“楚辞观”不屑一顾,但从文学技巧和文本题旨两大方面,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实质联系。  关键词:《屈辞精
期刊
摘 要:风格是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机统一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创作个性。它贯穿于一个作家整个创作活动中。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在其创作中逐渐彰显其创作个性。通过内容层面单向地就深厚的情感意蕴、明朗的抒情基调等方面,阐述其清新淡朴风格的成因。以期对叶文玲的文学创作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当代小说 叶文玲 清新淡朴 个性探讨  从地域文化层面看,当代文坛女作家中,如果说迟子建的小说善于描写东北风
期刊
摘 要:沈祖棻的《忍耐》是一首抒情诗,看似简单的诗篇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艺术魅力在于:语言优美结构匀整、对称,措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呈现出矛盾对立的“张力”;通过互文的艺术手法使诗歌有深度有广度,做到雅俗共赏,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依旧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也传达了当时的百姓渴望温暖与光明的时代呼声。  关键词:沈祖棻 诗篇 《忍耐》  沈祖棻,1909年1月29日出生(1909-1977)
期刊
摘 要:霍夫曼斯塔尔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其早期诗作《中国皇帝说》融入诗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观察和理解,展开了一段独白式的描述。本文指出诗中借用中国皇帝形象,并非是构筑西方视野中的“他者”,而是作为文本建构的手段和意义表達的载体,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本文从诗中的文学隐喻着手,结合诗人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态度,解读其笔下的中国皇帝:这是一个脱离现实生活、沉醉于幻想世界的世纪末艺术家形象。霍夫曼斯塔尔
期刊
摘 要:现今,中国高校的翻译课程大多以传授翻译技巧为主,且非文学类翻译占主导。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翻译课程中设置了一次文学作品翻译实践,要求学生翻译朱自清的《背影》。由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传达原文的审美信息,这个相对无限的变量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着更多的能动性和主观性。因此,学生通过翻译、翻译评介和课堂讨论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文学翻译这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通过
期刊
摘 要:敦煌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莫高窟壁画艺术作为敦煌艺术的典型代表,其蕴含的审美取向及时代特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敦煌壁画的创新应用问题探究,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为敦煌艺术的再生探寻新的生机。经过历史的发展,莫高窟壁画被赋予了诸多精神内涵,对这些精神内涵的发掘,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敦煌艺术 莫高窟壁画 创新应用
期刊
摘 要:小剧场话剧《飞》是一部关乎年轻人的成长与选择的作品,力求在诗意的叙事中灌注青春的热血与迷茫、蜕变的痛苦和领悟。从剧本的开发,到立意的凸显,到整个创作团队的构成,都始终感受年轻人的呼吸脉搏。编剧和导演希望借剧中的人与事,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更多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总体立意 现实意义 形象种子 演出样式  一、总体立意  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每个人对命运永恒
期刊
摘 要: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功能纵观,词语结构、话轮修正的选择与构建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多重语境制约因素下模糊限制语具有语用功能。教学用语、写作体裁、语言水平、母语水平、语用迁移等因素影响德语学习者使用模糊限制语。本文利用德语语料库DWDS,总结和分析了德国主流期刊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点及倾向,由此归纳出使用语境和语言使用功能。  关键词:德语 情态动词 模糊限制语 语料库 统计分析  一、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