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饰,以匠心为汉服锦上添花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国风日盛,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穿上汉服,与子同袍,追溯古人曲水流觞的优雅,到山间林泉里听雪落下的声音,又或者穿上汉服去旅行。其实,穿汉服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除了华美衣冠,点缀衣裳的佩饰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与汉服一起构成完整的衣裳美学。
  佩饰繁多,是从头到脚的讲究
  汉服配饰指汉服中容易更换、方便穿戴的饰物,其种类繁多,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头饰、耳饰、腰饰、颈饰、手饰以及其他手持的物品。古人从头到脚,都充满着细致的讲究,每一样佩饰的背后,都蕴含着上千年的文化与智慧。因此,选择佩饰搭配汉服十分重要,可以给汉服锦上添花的效果。以下仅举几例。
  发簪
  这是最百搭的汉服配饰,也是绵延数千年的首饰。不管是何种形制的汉服,发簪都能适用,其材质十分多样,包括木质、玉质甚至金银等,如果金银材质,搭配唐制或明制汉服,会显得高贵华美。
  发带
  发带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汉服头饰,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一条简约发带可以给飘逸长发带来活力,以不同的系结方式,可以装扮出不同的造型,可以说是一种很洒脱、随意的发饰,让人耳目一新。
  耳坠
  耳墜和头饰是显露在头部的饰品,一件精美的耳坠能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尤其当人身穿汉服时,旁人的视线注意力容易集中在高位,走路时,耳坠会不断晃动,更添女子亭亭玉立的气质。
  手镯
  玉镯是最能代表东方女性的一种腕间装饰品,玉镯作为手饰,自古深受古代女性喜欢。这种首饰给人一种温婉如玉的感觉,佩戴可简可繁,如果条件允许,以两至三件手镯叠戴一起,也会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
  璎珞
  璎珞是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通常情况下被用作颈饰,形制有点偏大,是一种比较华丽贵重的颈饰,《红楼梦》里也描写过,宝玉出场时,戴有“金螭璎珞圈”。璎珞适合搭配齐胸襦裙,或者对襟襦裙这一类会露出脖子的汉服。不过,相比项链,璎珞更繁复、体量更大,因此,要做得精致需要花费的成本也越高,否则就容易显得廉价。
  团扇
  穿上汉服后两手空空难免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那么,可以搭配上精致的团扇,团扇是穿汉服时最万能的“道具”。不管何种场合,不管是站、走、坐,都非常适合。团扇的样式很多,最常见的是刺绣团扇,它常在扇面上面绣上一些花乌鱼虫的图案,但是现代的团扇却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改良了很多,比如借助了现代的一些材质;比如用一些装饰品单独地装饰在扇骨上面,然后加一些流苏的元素在上面,成为精致的手持之物。
  纸伞
  纸伞作为汉服最佳搭配,也是使用历史达2000多年的雨具。纸伞雅致天成,历久弥新,积淀并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文化。虽然今天它更多地成为了一件复古的玩物,但是它的实用性与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有必要得到传承,在今天,对于它的功能性来说,油纸伞依旧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一把雨具,优雅之余也不失实用性。
  荷包
  荷包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浓厚。
  传统工艺“活”起来
  除了佩饰作为汉服的必然搭配,一些汉服爱好者甚至更讲究,会根据不同形制的汉服搭配相应风格的佩饰,并对佩饰的设计、制作工艺有所要求。因此,一些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并参考各类文物设计佩饰,已日益受到汉服爱好者的追捧。
  苏州的嗜闲居一直以原创中式团扇、首饰深受古风爱好者的青睐,其团扇制作十分讲究,结合苏绣、缂丝、錾银等多种传统工艺于一体;首饰以老玉、老银等物件重新进行设计,焕发新的风貌。创始人李晶一直在探索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不少粉丝常表示被嗜闲居的出品“美哭了”。
  “如今汉服日益火爆,嗜闲居的受众群体里也出现了有不少汉服爱好者,偶尔我们也会复刻一些博物馆的藏品,适合汉服爱好者穿戴以及收藏。”
  嗜闲居十分注重精细的工艺制作,如果是首饰,有时候会参考古代首饰进行复刻,李晶曾制作过一支银镀金衔珠凤簪,仿明代样式,采用纯手工两面錾刻,羽翼纤毫毕现,姿态飘逸灵动;还复刻了南京市博物馆馆藏的明代莲花灵芝纹金簪、云南省博物馆藏明代牡丹金簪、安徽博物院北宋双龙镂空霞帔坠……工艺采用传统双面錾刻,极尽工巧之能事,重现东方古典的奢华。这些复刻的首饰具有收藏价值,也能让现代人在佩戴中亲身体会古人的浪漫与雅致。
  无独有偶,河北廊坊的万宝德打造的佩饰,在汉服圈也有着广泛美誉度,以各式花丝镶嵌首饰为主,涵盖两汉、魏晋、唐宋、元明等各个时期风格。
  在古代,精妙细腻的花丝镶嵌工艺一直为宫廷御用,所谓“花丝万缕织金冠,妙手镶嵌有乾坤”是对这项精妙工艺的高度概括。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它是用金、银编制或捶打成各种造型,再镶嵌宝石、珍珠等,除此之外,它还经常与点翠工艺相结合,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效果更加惊艳。
  创始人刘超表示:“花丝镶嵌是家族传承了三代的手工艺,我姥爷曾跟着从宫廷流落到民间的老艺人学习花丝镶嵌,后来到我母亲、如今再传到我手里,我们把心血都倾注在这门手艺的传承上。”在刘超接受家族工艺前,家里原先更多是给其他品牌代工,近年看到古风热带给传统工艺新的机遇后,他于2018年创立万宝德这一品牌,主推原创花丝镶嵌首饰。
  1990年出生的刘超,是看着家人做花丝镶嵌长大的。作为年轻一代的“守”艺人,他算得上是个挺时髦的人,也是第一个想到跨界,将花丝镶嵌与汉服进行结合的手艺人。刘超还有更大的野心——“花丝镶嵌对于年轻人而言是空白的,现在要把这个烙印深深地打进去。”
  除了复刻博物馆收藏的花丝镶嵌首饰,刘超也正在尝试设计出一些更时尚的佩饰。“花丝镶嵌虽然很精巧也很美,但它不光只是收藏,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佩戴起来,也做一些人人都用得起、买得起的饰品。”刘超这样表示。
  在设计上,刘超平时会跟汉服爱好者们探讨汉服首饰的形制、工艺等,同时也会更多根据汉服首饰的消费动向来开发新款产品,如明制、唐制汉服在目前是占据汉服消费的前两位,因此,首饰的开发也更多向明、唐两代的倾斜,而且更多往30岁以下年轻群体推广。
  “原先以传统工艺制作的古风首饰,消费群体很小众,借着近年汉服的火爆,也带动了像花丝镶嵌这样的传统手工艺走俏,所以,我们的定价更偏亲民,是希望向大众推广这门古老的工艺。有人喜欢购买,这门传统工艺才会被越来越多人认识,这才是对工艺的真正活化,让它在当代继续传承下去。”刘超这样表示。
  如今,已有不少汉服品牌与万宝德合作,针对不同款式的汉服推出相应的首饰。像万宝德这样成功搭上“汉服热”,让传统工艺获得新生的做法,无疑给当下各类非遗传承带来新的启发。
  小配饰也别具匠心
  除了首饰,各种精巧的小配饰也能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荷包就是很常见的腰间佩饰。荷包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也称香囊、香袋、香球、佩伟等,是随身佩带的小囊,用以装钱或零星物品,也可作装饰物。
  小石潭记是一家以手工荷包为主的网店,目标客户同样对准汉服爱好者。创始人石小潭也是一名资深汉服爱好者,2019年,她发现网上还比较少见做工细致的荷包,于是决定请来几名老师傅,一起制作原创的手工荷包,这一年正好赶上汉服大火,小石潭记的荷包很快受到汉服爱好者们的欢迎。
  为了让视觉更具质感,荷包的褶全部采用人工完成,同时,还要结合刺绣、珠串、流苏等元素,让荷包整体看起来更为精致,小小的荷包,也蕴含着匠心。“虽然荷包并非什么贵重的佩饰,但我们依然坚持以传统工艺制作,与机器制作的荷包一比,就高下立见。”石小潭这样解释。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感叹现代人还不如古人活得精致。其实,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我们是否缺少了发现美、讲究美的心?也许现代工业文明的到来让我们渐渐远离了古人对生活的那份讲究,当我们把重新审视传统美学,并重新在生活里接纳它们时,你会发现,原来那份精致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编辑/雷之焕)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文素質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是中小学人文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思想道德、智能、情意、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美国从1984年开始在“人文科学促进会”上就发表文章《挽救我们的精神遗产——高等教育人文科学报告书》,对衰微不振的人文
期刊
我国先民对鱼情有独钟,铜镜上有鱼纹,瓷器上有宋代双鱼洗,砚台也常见鱼形砚,传说、故事、戏剧也不乏鱼的题材,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  玉鱼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零星可见,随着商代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玉鱼在商代数量增多。河南地区出土的商代玉鱼占全国出土商代玉鱼的大部分,据2018年的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约有340件玉鱼出土,报告或简报中有图像资料的玉鱼有200余
期刊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让外国人读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然而这手笔并非出自中国人自己,而是一个从未涉足中国土地的外国人。直至近百年后的今天,这部讲中国故事的外国作品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日,《丁丁历险记》系列第四本——《蓝莲花》的封面原稿以320万欧元拍出,打破了漫画作品拍卖价格纪录。  我们在惊讶拍卖天价的同时,更惊叹于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可以完全抛开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书写一个真正的中国。
期刊
近日数字艺术家Beeple的视频作品《十字路口》在数字艺术在线加密货币市场Nifty Gateway上以660万美元(约427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视频在互联网上随手就可以搜到,还能免费观看。  这不是个例!拍卖巨头佳士得2月25日至3月11日也在网上拍卖一幅清晰度仅为5000像素的jpg数码画《每天——第一个5000天》,数小时内,出价便高达180万美元(约1165万元人民
期刊
史海清是一名60后自由艺术家,10多年来,他一次次开着大篷车跑到戈壁沙漠里,寻找画画的灵感,在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享受着孤独,喜欢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原始,达到一种享受自由、宁静、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整幅画面的泼墨泼彩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省略细节的描绘,只有交融的色彩和抽象的画面,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快感。史海清就像一股“野生”的力量,在一个无人涉足的地带自由地生长着。  画画,要跑到荒
期刊
近期,一个被众多网友神评论和媒体多番报道的“文化输出”,登上了话题热搜榜:#痰盂的另一种用途##中国痰盂在亚马逊卖60多美元#,原因是亚马逊一卖家将中国传统痰盂称为经典中国古董、工艺品售价61.96美元(约人民币400元)。  产品介绍是这样的:1960年代中国传统果篮,中国古董,厨房餐桌装饰品,搪瓷碗,水果/蔬菜/农产品篮子……这款“古董艺术果篮”,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它不仅
期刊
“90后”“工薪族”这些词,乍一听跟艺术收藏不搭调。但笔者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打破常规,年纪轻轻就靠着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在日留学期间从收藏日本写真黄金一代的摄影作品和珍稀画册开始,一步步成为资深藏家。从一个不懂艺术的门外汉,逐渐进阶成为专业的展览企划、艺术品经纪人,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和长沙谢子龙美术馆(2020年)统筹荒木经惟大型个展《花幽》;并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在上海创立公司
期刊
时间进入3月中下旬,正值内地各大拍行春拍征集冲刺阶段,一家刚成立7个多月的拍卖公司——开拍国际(Cuppar)宣布首拍举槌(牛年北京地区首场拍卖会),无疑占据2021年3月内地拍场的C位。从团队到拍品,从令人耳目一新的预展现场到总成交6.43亿元,无不让人感到这名“青年军”的朝气和底气。  早前已有专家对2021年拍卖市场作出了八个趋势预测:征集难、尖货更难拿到;2021年依旧是卖方市场;行家还在
期刊
当植物遇上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植物是一种天然的材料,与人容易产生亲近感。一些艺术家,因绿植、花卉而热爱自然,对不同植物进行各种实验,游走在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在创作时将植物引入装置中,成就真正有生命的艺术品。  利用植物传达当代观念  准确地讲,植物艺术或植物装置还未成为一种公认的特定艺术形式。但它却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植物,并利用它们创作,传达个人的情感与观念。  植物有
期刊
艺术品投资圈内有这样一句话:“买房涨10年,买画富3代,你养画10年,画养你3代。你买房涨10倍,人家买画涨了1000倍。”  在过去的30年,标准普尔500(记录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数,其覆盖的都是在美国主要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增长了930%,金字塔顶端之2%的艺术品回报率达到1560%,艺术品投资回报远超股市和房地产。简单一组数据即可证明:2005—2008年,高端的现当代艺术价格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