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釉下彩绘瓷风格流变考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ox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吉州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烧造的产品有青白瓷、黑釉瓷、绿釉瓷、彩绘瓷、瓷塑等。其中,彩绘瓷是吉州窑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类产品,被认为“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为元代景德镇成功烧造青花瓷做好了技术上的准备”。然而,它的发展过程尚不清晰,器物断代也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时代风格变化不明晰。这里拟对吉州窑彩绘瓷进行归类整理,以纪年瓷为基础,通过器形、纹饰等方面的对比,总结不同阶段彩绘瓷的风格变迁,以期为读者在宋元时期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的断代与风格分析提供一些借鉴。
  从纪年瓷看断代
  吉州窑釉下彩瓷能够确定出土地点和年代的较少,这是造成这类瓷器不同时代风格研究困难的主要原因。目前考古发现的吉州窑彩绘纪年瓷年代大致从北宋到元代。其中最早的是1980年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卷草纹瓷瓶(图1)。墓中同出16枚“明道元宝”铜钱,该铜钱为北宋仁宗明道年问(1032-1033)铸造的行用钱,因此该墓年代应不早于1032年,卷草纹瓷瓶年代应在北宋时期。最晚的是1975年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釉下褐彩波涛山茶纹瓶(图2)。新安沉船被推定为“至治三年(1323)从浙江省庆元(今宁波)出发驶向日本京都”,因此该瓶的年代应不晚于1323年。另外,还有1996年安徽潜山罗汉万岭元墓出土的奔鹿纹梅瓶,根据墓中发现的圹记,墓主下葬年代为至治三年(1323),因此该梅瓶的年代不晚于1323年。
  造型与纹饰之变迁
  北宋纪年瓷目前仅见于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卷草纹瓷瓶(不早于1032年),瓶身满饰卷草纹,肩部微丰,长圆腹,瓶口较小。这种“小口瓶”的造型一直延续至元代,如湖北鄂州汀祖镇丁家坳村马家垮南宋咸淳十年吕文显墓出土的白釉黑褐彩画花梅竹蝴蝶纹梅瓶(不晚于1274年)(图3)和安徽潜山罗汉万岭元墓出土的奔鹿纹梅瓶(不晚于1323年)。南宋时期,又出现了盖罐、三足炉等器类。至元代,彩绘瓷得到充分发展,不但数量增多,而且器类变得多样,既有宋代的小口瓶、三足炉等器物,又盛行长颈瓶、枕等,还有模仿青铜器造型的鬲式炉、琮式瓶、双耳瓶、鼎式炉等。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的吉州窑彩绘瓷上即已出现了满绘单种纹样,如周身满饰卷草纹的装饰手法。这种做法不但常见,而且从北宋延续至元代,如江西新干出土的南宋卷草纹长颈瓶,通体满绘卷草纹以及1967年南昌出土的元代水波纹长颈扁腹瓶(图4),器身满饰水波纹。
  南宋时期
  南宋吉州窑瓷器出现了开光、横向分区等装饰手法,常见的纹饰有奔鹿、白地或褐地白花莲荷纹等主题纹饰,卷草纹、蔓草纹、回纹带及开光外的缠枝牡丹纹等边饰。
  1开光装饰与奔鹿纹
  南宋时期的吉州窑彩绘纪年瓷见于江西新干界埠公社南宋淳熙十年(1183)曾照远墓和南昌南宋嘉定二年(1209)墓出土的奔鹿纹盖罐(图5),这两件器物除颈部装饰略有不同,一为简笔卷草纹,一为蔓草纹外,其余从造型到装饰都极为相似,均使用了“开光”装饰手法。奔鹿纹此时已成为较具特色的开光内装饰,并延续至元代,如安徽潜山罗汉万岭元墓出土的奔鹿纹梅瓶(不晚于1323年)以及江苏常州纺织机械厂元墓出土的长颈瓶。有研究者认为,至元代,奔鹿纹较之宋代变得更为抽象和粗糙。对比上述宋元瓷器上的奔鹿纹形象可知,抽象与否不能作为宋元年代区分的标志。
  2分区装饰与黑褐地白彩莲荷纹
  江西南昌南宋嘉定二年(1209)墓出土的莲荷纹三足炉(图6),除炉口沿沿面装饰卷草纹外,炉身装饰分成横向的三区,其中上下两区即口部、下腹各绘一周回纹作为边饰,中区即炉身为黑色地釉上以二方连续的缠枝手法绘一周白色荷莲纹作为主题纹饰。这种横向分区装饰出现于各种器类的彩绘瓷中。莲荷纹精美、繁复,与白地黑彩不同的是,这是一种黑褐地白彩的装饰技法。这种装饰除见于嘉定二年(1209)墓莲荷纹三足炉外,还见于1955年安徽巢县出土的黑褐地白花莲花纹梅瓶(图7)上。两件均为黑地或褐地白花,且莲荷的绘画方式极为相似。
  宋末元初
  宋末元初的吉州窑瓷器见于湖北鄂州南宋咸淳十年(1274)吕文显墓出土的吉州窑白釉黑褐彩画花梅竹蝴蝶纹梅瓶,瓶身上的梅竹纹常见于元代瓷器上。梅与竹交叉的题材和绘画手法,在彩绘瓷器中较为常见,或绘于器身,或绘于开光内,如广东省博物馆藏的釉下褐彩开光花卉纹方炉,或绘于器盖上,如1 972年江西吉安青原山出土的釉下彩绘梅竹纹盖罐等。
  元代
  至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在装饰方面,继承了北宋纹饰满饰器身、南宋开光和分区装饰的做法,发扬了卷草纹、回纹、蔓草纹等边饰装饰技法,吸收了奔鹿纹、梅竹纹,出现了极具特色的水波纹、席纹、锦地纹等几何纹装饰和鸳鸯戏水、双凤纹等装饰,大大丰富了纹饰的类别。
  1水波纹
  舒朗或繁密水波纹成为元代吉州窑的主要纹饰之一。吉州窑永和窑址出土的丁未年款(1307)釉下彩绘水波纹残罐腹部绘有繁密的水波纹。除器身满饰水波纹的装饰手法外,开光内、外装饰水波纹的做法在元代彩绘瓷中也较为常见,如韩国新安沉船褐彩波涛山茶纹瓶(不晚于1323年)和大英博物馆藏的釉下彩绘卷草开光波涛纹双耳瓶(图8)。
  2褐彩蓮荷纹
  元代彩绘纪年瓷还见于江西宜春元代窖藏出土的褐彩莲荷纹香炉(1303年前后),炉身上的莲荷纹与深圳南头后海出土的素胎褐彩龟背锦开光折枝花纹梅瓶(图9)瓶身上的莲荷纹,花瓣十分相似,莲叶画法虽不同,但连弧开光内绘制荷花,开光外装饰细密的席纹布局和结构是相同的。
  3席纹、锦地纹
  席纹和锦地纹亦是元代彩绘瓷的常见装饰,如前述江西宜春元代窖藏出土的莲荷纹香炉、江西吉安征集的釉下彩绘梅竹纹梅瓶和广东省博物馆藏的釉下彩绘鸳鸯纹长颈瓶开光外均饰席纹;深圳博物馆藏的素胎褐彩龟背锦开光折枝花纹梅瓶开光外装饰、1997年江西吉安永和窑址采集的釉下彩绘琮式瓶,瓶腹主体纹饰和1981年江西吉安征集的釉下彩绘花卉纹盂开光外纹饰均为锦地纹。除了六边形锦地纹外,另有四边形锦地纹见于广东省博物馆藏的釉下褐彩开光花卉纹方炉(图10)。
  4双凤纹
  江西宜春元代窖藏出土的褐彩双凤花卉纹六方洗(1303年前后),其中一面装饰双凤纹,同类纹饰也见于两庆书屋藏的釉下褐彩波涛鸾蝶纹净水钵(图11),根据钵上文字“吉州路”推断,疑为至元十六年(1279)。虽同为元代,但两件器物年代相差20年有余,可能表明双凤纹的装饰延续年代较长。另外,彩绘瓷上双凤纹的装饰及绘画技法与剪纸贴花双凤花纹盏中的双凤纹形态相近,表明双凤纹的样式应基本定型,窑工们能够在不同种类的瓷器中表现出类似的双凤纹图案。
  如上所述,北宋时期,吉州窑已能烧造出较为精美的釉下彩绘瓷。此时的小口瓶造型和通身满饰单种纹饰的装饰技法延续至元代。南宋时期,开光和横向分区等装饰手法变得常见。这些装饰技法在同时期的磁州窑瓷器中已十分成熟,如磁州窑白地黑花梅瓶等。但奔鹿纹、黑或褐地白彩莲荷纹不见于同时期其他窑口,是吉州窑独有的纹饰。宋末元初,出现了吉州窑特色的梅竹纹。横向分区装饰进一步发展,除主题纹饰外,另有重瓣覆莲纹和回纹作为边饰。至元代,彩绘瓷种类、数量增多,几乎包含了之前所有的装饰技法,同时出现了水波纹、席纹等几何纹装饰。至此,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发展到鼎盛,真正形成了与其他窑口瓷器不同的装饰风格。另外,彩绘瓷的一些装饰特色,可作为判断窑口、断代的重要标志,如水波纹、席纹、锦地纹、双凤纹、梅竹一体纹等主要见于元代吉州窑瓷器上,奔鹿纹、褐地白花莲荷纹则由南宋延续至元代。
  (编辑/李木子)
其他文献
我国先民对鱼情有独钟,铜镜上有鱼纹,瓷器上有宋代双鱼洗,砚台也常见鱼形砚,传说、故事、戏剧也不乏鱼的题材,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  玉鱼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中零星可见,随着商代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玉鱼在商代数量增多。河南地区出土的商代玉鱼占全国出土商代玉鱼的大部分,据2018年的不完全统计,河南地区约有340件玉鱼出土,报告或简报中有图像资料的玉鱼有200余
期刊
《丁丁历险记:蓝莲花》让外国人读懂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然而这手笔并非出自中国人自己,而是一个从未涉足中国土地的外国人。直至近百年后的今天,这部讲中国故事的外国作品仍然享有很高的声誉。  近日,《丁丁历险记》系列第四本——《蓝莲花》的封面原稿以320万欧元拍出,打破了漫画作品拍卖价格纪录。  我们在惊讶拍卖天价的同时,更惊叹于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人可以完全抛开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书写一个真正的中国。
期刊
近日数字艺术家Beeple的视频作品《十字路口》在数字艺术在线加密货币市场Nifty Gateway上以660万美元(约427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售出。令人不解的是,这个视频在互联网上随手就可以搜到,还能免费观看。  这不是个例!拍卖巨头佳士得2月25日至3月11日也在网上拍卖一幅清晰度仅为5000像素的jpg数码画《每天——第一个5000天》,数小时内,出价便高达180万美元(约1165万元人民
期刊
史海清是一名60后自由艺术家,10多年来,他一次次开着大篷车跑到戈壁沙漠里,寻找画画的灵感,在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享受着孤独,喜欢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原始,达到一种享受自由、宁静、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  整幅画面的泼墨泼彩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思考,省略细节的描绘,只有交融的色彩和抽象的画面,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视觉快感。史海清就像一股“野生”的力量,在一个无人涉足的地带自由地生长着。  画画,要跑到荒
期刊
近期,一个被众多网友神评论和媒体多番报道的“文化输出”,登上了话题热搜榜:#痰盂的另一种用途##中国痰盂在亚马逊卖60多美元#,原因是亚马逊一卖家将中国传统痰盂称为经典中国古董、工艺品售价61.96美元(约人民币400元)。  产品介绍是这样的:1960年代中国传统果篮,中国古董,厨房餐桌装饰品,搪瓷碗,水果/蔬菜/农产品篮子……这款“古董艺术果篮”,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它不仅
期刊
“90后”“工薪族”这些词,乍一听跟艺术收藏不搭调。但笔者身边就有这么一个人,他打破常规,年纪轻轻就靠着自己微薄的生活费,在日留学期间从收藏日本写真黄金一代的摄影作品和珍稀画册开始,一步步成为资深藏家。从一个不懂艺术的门外汉,逐渐进阶成为专业的展览企划、艺术品经纪人,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2019年)和长沙谢子龙美术馆(2020年)统筹荒木经惟大型个展《花幽》;并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在上海创立公司
期刊
时间进入3月中下旬,正值内地各大拍行春拍征集冲刺阶段,一家刚成立7个多月的拍卖公司——开拍国际(Cuppar)宣布首拍举槌(牛年北京地区首场拍卖会),无疑占据2021年3月内地拍场的C位。从团队到拍品,从令人耳目一新的预展现场到总成交6.43亿元,无不让人感到这名“青年军”的朝气和底气。  早前已有专家对2021年拍卖市场作出了八个趋势预测:征集难、尖货更难拿到;2021年依旧是卖方市场;行家还在
期刊
当植物遇上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植物是一种天然的材料,与人容易产生亲近感。一些艺术家,因绿植、花卉而热爱自然,对不同植物进行各种实验,游走在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在创作时将植物引入装置中,成就真正有生命的艺术品。  利用植物传达当代观念  准确地讲,植物艺术或植物装置还未成为一种公认的特定艺术形式。但它却正在发生着,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植物,并利用它们创作,传达个人的情感与观念。  植物有
期刊
艺术品投资圈内有这样一句话:“买房涨10年,买画富3代,你养画10年,画养你3代。你买房涨10倍,人家买画涨了1000倍。”  在过去的30年,标准普尔500(记录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指数,其覆盖的都是在美国主要交易所交易的上市公司)增长了930%,金字塔顶端之2%的艺术品回报率达到1560%,艺术品投资回报远超股市和房地产。简单一组数据即可证明:2005—2008年,高端的现当代艺术价格飙
期刊
如今,国风日盛,越来越多人愿意尝试穿上汉服,与子同袍,追溯古人曲水流觞的优雅,到山间林泉里听雪落下的声音,又或者穿上汉服去旅行。其实,穿汉服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除了华美衣冠,点缀衣裳的佩饰也是不可或缺的,它们与汉服一起构成完整的衣裳美学。  佩饰繁多,是从头到脚的讲究  汉服配饰指汉服中容易更换、方便穿戴的饰物,其种类繁多,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头饰、耳饰、腰饰、颈饰、手饰以及其他手持的物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