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视角下的德语介词意义解读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e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词由于其一词多义, 用法灵活,使用广泛等特征,一直是外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外语习得研究中,对介词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介词的多样性是其核心空间意义通过隐喻性的扩展而实现的。然而,在德语研究中有关介词的隐喻意义却鲜有人问津。本文基于德语空间介词um的空间意象图式,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惯用表达做出合理解释,并分析其对德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德语教学 隐喻 意象图式 词汇 介词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以下项目资助:上海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项目,项目编号为:52-14-113-001;上海高校教师培养资助计划,项目编号为:10-17-305-802
  一、引言
  在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中隐喻(Metapher)常被当做一种“非真实的表达”(uneigentliches Sprechen)或是一种“修辞手法”(dekoratives Stilmittel)在解读诗歌、戏剧、演讲等文学领域被分析解读。随着70年代认知语言学的兴起,语言学家开始全面反思和挑战传统的隐喻观。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Georg Lakoff 和Mark Johnson在他们的代表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①中指出,隐喻不仅仅是在修辞语言中出现,而是存在于我们日常语言的各个方面并且深深植根于人类的思维。认知语言学认为,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只能选择通过某些有形的、熟悉的事物来表达或组织一些抽象、陌生的事物,而隐喻正是人类对抽象及复杂世界知识进行有条理的组织和概念化的有力工具②。
  基于人类的生活经验,空间关系是人类各类范畴关系中最基础、最为熟悉关系类型之一,空间关系的存在往往通过直观的视觉就能被人类所感知。空间概念也经常会被用投射到其他领域来理解和认知一些更为抽象的非空间概念。③认知语言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便是意象图式。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始终处于与外部世界接触与互动的状态,如吃饭,走路,睡觉等等。因此人类体验认识世界时,通常也是以自身躯体作为体验的基础。意象图式便出现在我们的身体经验中,为隐喻性的映射到其他概念领域提供了基础④。其中包括这些概念:来源——路径——目标、容器——内容、中心——边缘、联系、力和平衡等⑤。
  在德语学习中,介词由于其一词多义常成为学习中的难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观察,许多多义介词的原型义均与空间关系密切相关,继而投射到其他领域并发展出其多义性,因此理解这些介词的空间特征是理解其隐喻含义的重要前提。本文将立足于意向图式理论分析德语介词um的内部系统与结构,并在隐喻视角下进一步解析其隐喻拓展方式及路径。
  二、德语介词um的隐喻认知解读
  (一)对um空间意义的认知分析
  介词的空间意义通常是人们最先认知的,是介词的原型意向。⑥Wunderlich(1993)⑦ 基于此基础分析了德语介词um的意象图式分析,首先是介词um 的基本语义(Grundbedeutung),表述实体x与y的意象图式关系(围绕关系:其中x位于y的周邊并将y围绕起来)。
  (Wunderlich,1993:116)
  如以下例子:
  (1)Die H user stehen um den markt. (statische Variante)
  房子围在在广场的周围。(静态关系)
  (2)Er rannte um den Park. (dynamische Variante)
  他绕着公园奔跑。(动态关系)
  (3)Er stellte die Stühle um den Baum.(direktionale Variante)
  他把椅子放到了树的周围。(方向关系)
  um在表示围绕意义的时候也常与herum连用,此时um...herum所表达的圆弧形围绕关系被弱化,表达一种大概的,非确切的位置或运动方向⑧:
  (4)Die Schüler tobten um ihren Lehrer herum. 学生们在老师身边嬉闹。
  (5)Um den Markt herum wird jetzt viel gebaut. 在市场周边正在大兴建设。
  除了um的原型意义之外,在语义参项(semantische Parameter)以及?概念机制(konzeptuelle Mechanismen)的相互作用下引申出了介词的其他用法,例句如下:
  (6)Ein Auto bog um die Ecke. 汽车绕过了拐角。
  (7)Sie fuhr um den Park zum Bahnhof. 她开车绕过了公园去火车站。
  (Wunderlich 1993:116)
  如图二所示,例句(6)(7)中um引申所表示的范围,只是um原型意义的其中一部分。用聚焦理论(focusing strategy)这一部分
  (二)对um非空间的隐喻抽象化意义分析
  1.um在时间域的意义分析
  在人类的语言思维中,时间与空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在语言中的表达式也是成系统的,由于空间比时间更具体,更容易被人们感知,在语言中人们更倾向于用空间隐喻来表达时间。基于空间域的意象图式,介词也可以在时间域表达多种意义。例如结合概念隐喻“AN EVENT IS AN AREA”,um可以映射到时间域表示如下意义:
  (1)在……前后,左右
  Die Sitzung wird um elf Uhr herum vorbei sein. 会议可能11点左右结束。
  (2)又,重复,接着   Stunde um Stunde verging – aber sie ruf nicht an. 时间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地过去了,但她没有打电话来。
  Jahr um Jahr 年复一年
  Monate um Monate 月复一月
  Tag um Tag 日复一日
  2.um在数量域的意义分析
  与时间相似,在人类的语言运用中,也经常会用具体的空间概念喻指相对较为抽象的数量概念,如:gro?茁e Anzahl(数量大), die Anzahl steigt (数量上升)等等。因此,um在使用时也会将在空间域中的意义映射到数量域:
  (1)大概,约
  Es kostet um 50 Euro (herum). 这大约值五十欧元。
  (2)数量上的重复
  Obwohl ich Blatt um Blatt/Seite um Seite geprüft habe, fand ich den Fehler nicht. 盡管我一页又一页的检查,仍然没有发现那个错误。
  3.um在情感域的意义分析
  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类基于自身体验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与认知。由于其抽象性,隐喻就成为了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需借助具体的事物或体验让听者感同身受。在语言中很多时候会借助感官的感受来形容人的心理状态,如下列例句,而um在这里所表达的意义,就是将身体对空间上被包围的感受映射到情感域来表达情感体验:
  Mir ist schwer ums Herz. 我心情沉重。
  Mir ist leicht ums Herz. 我心情轻松。
  Als man sie lobte, wurde ihr warm ums Herz. 当人们夸奖她时,她就感觉很温暖。
  4.um在习语中的认知意义分析
  在德语习语中,um也经常会与身体部位连用来,把身体的经验和感受映射到其他领域用于表达其他状态,如:
  Er hatte viel um die Ohren(viele Aufgaben zu l?sen). 他有很多事情要做。
  Er wollte sich frischen Wind um die Nase wehen lassen. (etwas in der Ferne erleben wollen)他想到远方去体验一番。
  (三)um在作为动词前缀时的认知意义分析
  与德语中许多其他介词一样,um也可以与动词连用组成可分或不可分动词,用这种卫星框架⑨来表达路径及位置关系。在这些动词组合的使用中,介词um的原型意义也继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1.绕圈运动
  (1)Der Balkon l?uft an dem Haus ganz um. 阳台环绕者整栋房子。
  (2)Ein Gerücht geht um. 谣言散布开来。
  (3)Die Nachricht l uft um. 信息传播开来。
  通过上述例句可以看出,um- 在作为前缀时仍包含有介词中表示围绕的意义(例句(1)),同时还引申出从一点到另一点不断运动扩散的意义,并映射到空间之外的其他领域(例句(2)、(3))。
  2.方向的反转
  介词um的原型意义之一为围绕某一物体运动,基于这一原型意义um在作为可分前缀时可引申出第二个含义,即在运动时基于自身运动方向的180°扭转,如图图四所示。因此此时um作为可分前缀的意义即为方向的反转,如下面例句所示:
  方向的反转⑩
  (4)Der Weg endet hier, so bleibt uns nichts anderes übrig als umzukehren/umdrehen. 路在这里到头了,我们只能返回。
  (5)Er hat ihm den Hals umgedreht. 他扭断了他的脖子。
  um-的这一意义同样可以与其他动词搭配,并映射到其他相似的认知域,如例句(6),基于概念隐喻“CHANGE OF STATE IS CHANGE OF DIRECTION”,um-的意义由空间方向上的改变扩展到形容生活方式状态的变化:
  (6)Die Technik hat den Menschen umgeformt.技术改变了人类。
  3.垂直到水平的状态改变
  当我们将介词um的绕行运动方式由水平转为垂直,即扩展出um-的第三种义项,在这里um-所强调表达的是物体从一种直立的状态到水平状态的改变,因此在动词中常表达一种推翻、推到的动作。如图五及下列例句所示:
  倒向地面⑩83
  (7)Sie fuhr die Absperrung um. 她把路障撞倒了。
  (8)Bei dem Sturm sind mehrere B ume umgestürzt. 在风暴中许多树木都倒了。
  同样,um-的这一扩展意义也可以借助隐喻映射到其他的认知域,基于概念隐喻“IDEAS ARE CONSTRUCTED OBJECTS”,um- 可以解读为在思想、计划上的推翻、破坏,如例句9所示:
  (9)Wir müssen seinen Plan wieder umwerfen.我们必须再次推翻他的计划。
  三、对德语词汇教学的意义与建议
  在德语学习中,介词的一词多义往往是词汇学习的难点,同时,一些由介词作为前缀所组成的动词的理解记忆也给许多德语学习者造成困扰。因此在词汇学习中,教师可利用意向图式向学生清晰的展示介词在空间域所表示的多重意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立足于隐喻思考,了解空间概念在语义扩展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介词的多元性,借助其空间意义来了解难以理解的其他抽象意义?訛。同时在学习带有前缀动词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意象图式以及概念隐喻来理解和记忆动词的多重含义。   Sweetser(1990)?輰?訛指出,隱喻是一种常常被忽视的连接词汇多重意义的重要资源。多义词的多重意义往往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连接不是任意的,而是通过特定的引申机制,从典型发展而成,往往我们在这些多义词上可以发现隐喻的影子?訛。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及能力。在教授特定的词汇时,为学生解释其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隐喻关系,并鼓励学生思考词汇多种意义之间的相似性,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注释
  ① Lakoff,George & Johnson,Mark.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② 王勃然.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J].东北大学学报.2007,9(4):360
  ③ 陈琦.德语空间范畴形容词及其隐喻机制[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12,25(4):S18.
  ④ 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81.
  ⑤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1.
  ⑥ 黄卫平.英语介词的隐喻化认知解读-以over的空间意向图式及语义分析为例[J].疯狂英语,2012(3):139.
  ⑦ Deiter Wunderlich.On German um:semantic and conceptual aspects[J].Linguistics 31,1993:111-133.
  ⑧ Schr der,Jochen.Lexikon deutscher Pr position[M].Leipzig: Verlag Enzyklop die Leipzig,1986:179.
  ⑨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96.
  ⑩ Bellavia,Elena.Erfahrung, Imagination und Sprache. Die Bedeutung der Metaphern der Alltagssprache für das Fremdsprachenlernen am Beispiel der deutschen Pr positionen.Tübingen:Narr,2007:82. 侯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1:113 Sweetser,Ev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 Cambridge u.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参考文献
  [1] 陈琦.德语空间范畴形容词及其隐喻机制,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12,25(4):16-20.
  [2] 侯奕松2011.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黄卫平.英语介词的隐喻化认知解读-以over的空间意向图式及语义分析为例, 疯狂英语2012(3):138-140.
  [4] 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80-85.
  [5] 王勃然.论介词空间隐喻的认知理据及其现实意义,东北大学学报.2007.9(4):359-362.
  [6]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 Bellavia,Elena.Erfahrung,Imagination und Sprache. Die Bedeutung der Metaphern der Alltagssprache für das Fremdsprachenlernen am Beispiel der deutschen Pr positionen.Tübingen:Narr,2007.
  [8] Deiter Wunderlich(1993).On German um: semantic and conceptual aspects.Linguistics 31,1993:111-133.
  [9] Lakoff, George & Johnson,Mark.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0] Schr der,Jochen Lexikon deutscher Pr position,Leipzig:Verlag Enzyklop die Leipzig,1986.
  [11] Sweetser,Eve.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 Metaphor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Semantic Structure.Cambridge u.a.: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其他文献
摘 要:同为“楚辞”研究成果,清陈本礼的《屈辞精义》和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在“楚辞观”方面具有比较价值。刘勰在总结汉代“楚辞观”的基础上通过儒家文学视角来看待“楚辞”,褒贬不一。而陈本礼在清代朴学大盛的时代背景下独辟蹊径,注重阐发“楚辞”之文脉大意,高度赞赏屈原其人及其作。尽管陈氏对刘氏之“楚辞观”不屑一顾,但从文学技巧和文本题旨两大方面,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实质联系。  关键词:《屈辞精
期刊
摘 要:风格是文学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机统一中所表现出来的作家的创作个性。它贯穿于一个作家整个创作活动中。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在其创作中逐渐彰显其创作个性。通过内容层面单向地就深厚的情感意蕴、明朗的抒情基调等方面,阐述其清新淡朴风格的成因。以期对叶文玲的文学创作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当代小说 叶文玲 清新淡朴 个性探讨  从地域文化层面看,当代文坛女作家中,如果说迟子建的小说善于描写东北风
期刊
摘 要:沈祖棻的《忍耐》是一首抒情诗,看似简单的诗篇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艺术魅力在于:语言优美结构匀整、对称,措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呈现出矛盾对立的“张力”;通过互文的艺术手法使诗歌有深度有广度,做到雅俗共赏,体现了诗人在逆境中依旧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也传达了当时的百姓渴望温暖与光明的时代呼声。  关键词:沈祖棻 诗篇 《忍耐》  沈祖棻,1909年1月29日出生(1909-1977)
期刊
摘 要:霍夫曼斯塔尔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其早期诗作《中国皇帝说》融入诗人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观察和理解,展开了一段独白式的描述。本文指出诗中借用中国皇帝形象,并非是构筑西方视野中的“他者”,而是作为文本建构的手段和意义表達的载体,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本文从诗中的文学隐喻着手,结合诗人的创作思想和文学态度,解读其笔下的中国皇帝:这是一个脱离现实生活、沉醉于幻想世界的世纪末艺术家形象。霍夫曼斯塔尔
期刊
摘 要:现今,中国高校的翻译课程大多以传授翻译技巧为主,且非文学类翻译占主导。为了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翻译课程中设置了一次文学作品翻译实践,要求学生翻译朱自清的《背影》。由于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译者传达原文的审美信息,这个相对无限的变量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着更多的能动性和主观性。因此,学生通过翻译、翻译评介和课堂讨论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文学翻译这个无限的再创造过程。通过
期刊
摘 要:敦煌艺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莫高窟壁画艺术作为敦煌艺术的典型代表,其蕴含的审美取向及时代特征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敦煌壁画的创新应用问题探究,一方面可以促进对敦煌艺术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为敦煌艺术的再生探寻新的生机。经过历史的发展,莫高窟壁画被赋予了诸多精神内涵,对这些精神内涵的发掘,有利于弘扬我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敦煌艺术 莫高窟壁画 创新应用
期刊
摘 要:小剧场话剧《飞》是一部关乎年轻人的成长与选择的作品,力求在诗意的叙事中灌注青春的热血与迷茫、蜕变的痛苦和领悟。从剧本的开发,到立意的凸显,到整个创作团队的构成,都始终感受年轻人的呼吸脉搏。编剧和导演希望借剧中的人与事,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更多责任与担当的深刻思考与启迪。  关键词:总体立意 现实意义 形象种子 演出样式  一、总体立意  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是每个人对命运永恒
期刊
摘 要: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功能纵观,词语结构、话轮修正的选择与构建具有特定的语用功能。多重语境制约因素下模糊限制语具有语用功能。教学用语、写作体裁、语言水平、母语水平、语用迁移等因素影响德语学习者使用模糊限制语。本文利用德语语料库DWDS,总结和分析了德国主流期刊中情态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特点及倾向,由此归纳出使用语境和语言使用功能。  关键词:德语 情态动词 模糊限制语 语料库 统计分析  一、引
期刊
摘 要:作为汉语语言的一种特殊用法,汉语AABB式叠词一直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通过引用和分析大量AABB式叠词的实例,本文基于张培基所翻译的四册中国现代散文,探讨和总结AABB式叠词英译方法和策略,从而认识叠词翻译的基本规则,以期对翻译研究和汉语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译 汉语 AABB 式叠词 张培基  一、张培基及其翻译特色  张培基,中国翻译家和教育家,在文学翻译方面享有盛誉,一生为中国
期刊
摘 要:目前许多人认为人类的逻辑观应该是跨文化的,也就是说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逻辑观是一样的,长期以来大家有一个固定的印象就是人们思维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如何去思维,如何进行逻辑思考是不受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的。但目前许多实验结果却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逻辑思维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基于这些实验与对不同地区的逻辑思维方式的对比,本文简要阐释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逻辑思维的影响。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