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语言训练 提高语用能力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中年级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它上接低年级,下连高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这个关键时期,语文教师该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实现高效的语文教学呢?
  一、选择典范语段,提升语言能力
  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关注文章重点段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一段里面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是怎样组句成段,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材料,怎样选择恰当的方式表达。中段教材中选编了很多段落结构很明显的课文,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爬天都峰》、《花钟》等,这些课文给学生学习组句成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教师应抓住教材中出现的精彩语段,引导学生反复品味,巧妙地设置一些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丰富学生的语感积累,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两句话:“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两句话的句式描写新颖,写作手法人格化,语言表达多样化,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本,毫无疑问地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我们通过拼读、比较等方法感悟句子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比喻、拟人等写法之精妙,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把握语言范式。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分析、比较,学生发现其写法上的相同点。掌握了语言表达规律,学生就能轻松地进行言语模仿训练,从而获得丰富的言语经验,为独立、灵活地运用言语夯实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阅读感悟,美化语言感受
  从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另外,教材中的课文是固定而又抽象的书面语言,如果只因语言而去学习语言,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苍白无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不会非常深刻,阅读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因此语文教学要引领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领悟语言文字的精妙,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
  《桂林山水》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桂林山水。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抓住文中一些语言优美、情感浓郁的句子,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如教“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段话时,我先极富感情地朗读了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说:“这段话生动地描绘了漓江水的静、清、绿。如果我们把它改动成‘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绿很绿’,你觉得怎么样?”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觉得改动后的句子没有原句生动,也没有具体地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接着我又出示了一段改动的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又很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这里的水也很绿,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学生在经过朗读品味后,认为这段话虽然写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但是它读起来没有原句那样朗朗上口,而且也不如原句优美。这样,学生不仅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丽,而且又领略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三、创设想象情境,丰富言语经验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其核心就是语言运用能力。我们应考虑中段学生的特点,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学生丰富的情感被激发了,才会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的语用经验也就更丰富了。教材中的一些课文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意想不到的“空白”,给学生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等待学生用想象去填充,提供了语言运用的新空间。教师可以利用好课文中的这些“空白”,顺着课文的思路,精心设计语言运用训练点,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充分发挥想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的语言在课文空白处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四年级下册的《全神贯注》中有这样一句话:“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走上前去准备同他交谈。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在对文本进行细心推敲后,发现课文中省略了茨威格和罗丹的对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留白,正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想象来填补空白,丰富文本。于是一个读写结合点产生了:想一想茨威格走上前去,会和罗丹交谈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一说,再写下来。茨威格说:“老兄_______。”这个读写结合点,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从多方面展开来写。如茨威格看到罗丹修改女像如此全神贯注,他会说_____ ;茨威格看到被罗丹修改后的女像更加漂亮了,他会说_____;茨威格被罗丹创作的精神所感动,他会说_____。学生思考的角度多了,面广了,自然会有话可说,言语经验也更丰富了。
  总之,语文学科的主要目标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在中段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努力提升他们的言语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二小)
其他文献
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是什么?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教育是以德育为首,那么在国际视野下我们的德育该何去何从呢?我觉得在国际视野下,我们德育活动应回归到人的发展中来,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发展个性,彰显自信,让童年更有价值。  一、回归儿童,教育的主旋律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
期刊
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品行,处理学生之间的各种矛盾,还要能够从学生的各种行为出发,发现其身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善加引导。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以自己为出发点,通过自己个人的力量来进行,效果难免会大打折扣。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必然要与家长取得沟通,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一些班主任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缺乏方式方法,将与家长交流变成向家长告状,加之有些家长没
期刊
“悖论”(paradox),又译为诡论,吊诡。在文学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形式,矛盾的两个方面同时出现而在一个真理上统一起来。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一剧中从情节、意象、语言多个层面成功运用悖论这一手段。下面仅从意象角度,就剧中两个最具悖论色彩的人物——李尔和傻子,来谈谈这个剧本悖论手法的运用。  作为剧中主角,李尔是不列颠国王,是至高无上权力的化身。在李
期刊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数学课程的首要基本理念,要实现良好的教育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数学学习习惯涉及方方面面,其中使用草稿本是诸多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种。草稿本可以让教师把握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思考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近几年的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使用草稿本,帮助他们养成
期刊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前进行了学情前测:某班39人,计算结果正确的有7人,其中只有2人会写计算过程,对这两位同学进行了访谈,得知他们都是家长提前教过的。其余学生只会根据口算直接写出答案。而本课的难点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笔者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形成技能。  一、案例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这幅点子图,
期刊
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安排一些练习来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在练习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练习质量的高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后续发展状况,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刚动笔做练习,在心理上尚未准备充分,加上对练习中的题型比较陌生等原因,所以经常出现作业质量不高的状况。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来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的练习,将作业质量抓上来,具体
期刊
《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例如:把1个人、2朵花、3支铅笔等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又如,学生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但是,学生只是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但还没有抽象成集合的思想,以前所接触到的也只是单独
期刊
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精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讨论时间,使小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创设数学情境,打造精彩课堂  1.巧设疑问,引出新课  小学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教师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点燃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运用设疑导入新课
期刊
2014年9月初,为了积极响应“教师交流政策”,我从一所城乡接合部的初级中学来到了市一所相当有名望的初级中学进行为期三年的教学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现我就两个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说说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一、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  城乡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个性明显存在差异。城市学生阅读广泛,见多识广,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语文课一直把重点放在学习思想内容,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把学习内容、体验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这就导致了语文课程低效高耗的状态,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见增长。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
期刊